研究生德育精品项目2:人文学院项目介绍
绿色新闻网 2015年,德育精品项目建设实现全覆盖,全校共有14个项目获得正式立项,内容涉及到了研究生党建、主题教育、科学道德、学术论坛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绿色新闻网将对14个德育精品项目进行介绍,分享他们的经验。
人文学院研究生“生态文化月”主题活动是我校研究生德育精品项目立项项目。该主题教育活动自2015年3月立项以来,致力于把握时代脉搏,关注学术前沿,立足生态文化,共举办各类活动17场,其中相关内容的学术讲座11场,生态主题沙龙活动5场,生态文化竞赛类活动1场。内容涉及宏观层面的生态建设、生态文明、科技伦理等理论,也涉及具体实践方面,如探讨伯克利校园人文情景及加州农林景观,博学视域下的生态启蒙与美学苏醒等,同时,也邀请各学科优秀学生代表与其他同学就生态文明、生态文化等主题进行交流。对繁荣校园文化、树立人文学风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术讲座丰富多彩。今年生态文化月的讲座,较之往年更加注重生态与文化这两大关键词的结合,并希望通过更加通识的内容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同时也不忽略讲座的专业水准,将学术与通识做到搭配得当。10月13日,邀请清华大学哲学系卢风教授讲授“科学主义与逻辑经验主义”,卢教授主要从何为科学、何为科学主义、分析科学主义诸信念三个方面进行阐述;11月8日,邀请原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吴斌教授,讲授有关生态文明、生态建设的问题及分析;11月18日,邀请清华大学哲学系卢风教授做了一场以“科技伦理略谈”为主题的学术报告。卢风教授强调,科技不可摆脱道德的束缚,人必须敬畏自然,科技必须“以人为本”,以安于人之本分的人为本,而不是以不安分人之本分的人为本;11月25日,邀请中央编译局期刊出版管理中心主任薛晓源教授,开展以“博学视域下的生态启蒙与美学苏醒”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活动,薛晓源教授讲解了生态启蒙作为二次启蒙运动的重要性及其内涵。每一位老师都从各自的研究领域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场精心准备的生态文化“饕餮盛宴”。
学术交流拓宽视野。活动期间,组织人文学院研究生会成员,进行“你谈我论––院研会读书交流会”活动,读书会采取讲解与讨论结合的方式,成员们共同学习了生态伦理学的相关知识,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邀请人文学院优秀的学科代表进行跨学科的学术沙龙。主要集中在讨论在生态文明的大主题下,如何呼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做好学术论文写作、发表,国内外知名的生态主题的学术会议参会经验等方面进行交流和探讨,并有学科老师做现场指导。将生态文化月的主题融入到日常学习的方方面面。
学术实践形式多样。成功举办“首届生态摄影大赛”,此次比赛受到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该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征集生态摄影作品,通过专家评审和网络投票的方式进行评选,最终确定竞赛结果。在征稿开始之前,我们邀请到了具有相关从业经验的毕业学长为同学们做了两场普及摄影技巧和知识的讲座交流会,做好了知识储备与氛围营造。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成功邀请到了曾经参与过《森林之歌》、《绿色空间》等纪录片拍摄的央视纪录片导演组成员曾南杰先生作为专家评委,提供专业意见,并得到校研会及绿色北林新闻网,及各兄弟学院的大力支持。
据悉,人文学院自2007年举办首届“生态文化月”系列活动开始,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活动秉承“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绿色文化”的宗旨,将国家战略和学校、学院特色紧密结合,将时事热点和学术科研相结合,面向广大研究生群体,通过学术讲座、学术沙龙、辩论赛、电影沙龙、主题调研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研究生国家战略方针和学术前沿,践行生态文明,传播绿色文化,对于繁荣校园文化、树立人文学风、推动科研创新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A19)
来源:人文学院 作者:黄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