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人大】向着“实事求是”再出发:记人民大学研究生实践团赴河北正定调研

27.10.2014  11:08

在这方精致的人大校园,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都在发生新鲜的故事,有人在一勺池畔轻声诵读,有人在谨勤路上匆匆穿行,有人刚刚结束 通宵的奋笔疾书站立窗前眺望远方,有人站上讲台翻开书本谈论古今天下,有人围坐一圈热烈讨论话题……这些风景一直在我们身边,年复一年,镶刻在人大地图 里。

有很多人,值得歌颂;有很多故事,值得分享。智库建言、协创平台、百村调研、同辈关怀、法律援助、公共服务……每个故事都有人来了又走,都充满自信、惊喜和欣慰,也流淌着不安、失落和泪水。

本学期人大新闻网继续推出《光阴人大》系列稿件,讲述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希望通过他们的心路和足迹,分享人大精神、凝聚人大力量,珍惜这一段难忘的光阴故事。

第37期光阴人大为您讲述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实践团“寻根之旅”的故事。

位于河北省西南部的正定县,自古就有“燕南古郡,京师屏障”之称。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前身华北大学的所在地,这座宁静的古城承载着人民大学的历史,也延续着人民大学的精神脉络。

1984年暑假,时任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与中国人民大学“寻根”调研团的师生亲切座谈,分享基层工作的感悟。时隔三十年,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九个学院的十三名研究生再次出发,踏上了这片土地,围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这一主题展开调研。

实地考察、入户访谈、主题座谈……最终转化为全文一万七千余字的《整村貌,兴农村,顺民心——关于正定县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调研报告》,字里行间,透着“实事求是”的作风。

寻根,体验,学习

暑期开展调研对于人民大学学生来说已是惯例。对于选择正定县作为调研地点,实践报告的主笔者之一、研究生实践团负责人陈浩说:“今年是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会成立三十周年,30年前的1984年,研究生会第一次举办学生社会实践活动,10位同学组成调研团队赴正定县实地调研,期间得到时任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亲切教导,这段经历成为人大学子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2年6月19日,习近平在人民大学考察,看到当年座谈的照片时笑着回忆:“当时人大的老师和学生暑假去革命老区开展社会实践,追随老一代的知识青年的足迹,走为工农服务的道路,我们在正定招待所座谈。”并对学校在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中始终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表示赞扬。陈浩认为,三十年后的再出发意义重大,“踏着前辈学人的足迹,再次踏上正定县的土地,既是一次‘寻根之旅’,也是一次‘体验之旅’、‘学习之旅’。

对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这一主题的选定,杨子强感触颇深,“我们大学生平时进行学术研究多半是在校园里,从调研题目的设计到撰写报告主要是通过阅读和思考,缺乏实践层面的认知,因此我们最初选择的都是较为宏大的主题,比如‘京津冀协同发展’等等。然而经过与当地政府的认真讨论,他们给了我们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建议。

今年6月3日,实践团组建完毕。商学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陈浩,法学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杨子强、2011级硕士研究生张卿,外国语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汤祯滢,文学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罗京,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岳振飞,信息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张记欢,环境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刘乐平,公共管理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朱凯、王浩、徐百利、张乔蕾,国际关系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赵子哲,共13名研究生、9大学科背景。陈浩说,选拔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进入实践团,主要是因为他们不但具有实践经历,更有深入基层、学以致用的愿望,“我们要选的一定是想要踏实做事的人!

汤祯滢,这个外表柔弱的女同学回忆起这次实践活动时语气铿锵:“为了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我们的行程安排得很满,内容非常充实,上下午都马不停蹄地走,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在这四天的实地调研中,实践团先后走访了正定县合家庄村、中咬村、塔元庄村、大寨村等地,与农工委、提升办、住建局、城管局、环保局、林业局、卫生局、水务局、爱卫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县市领导进行了座谈。最终,一万七千余字的调查报告撰写出来,内容包括正定县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背景及实践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对策,其中提出的改善对策涉及公共服务、产业体系、项目资金、规划设计4个方面共13条具体建议。

调研报告得到了正定县委、县政府的积极评价。大家凭借自身不同的学科背景和专业所长为解决农村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对农村的发展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见,正定县委对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表示钦佩,并表示会认真考虑他们提出的意见。”中国人民大学河北校友会执行会长孙智英表示。

目前实践团13名研究生又忙碌起来,开始着手进行后续工作。他们不仅分别结合各自的学科领域和关注重点撰写了研究论文,还针对报告中提出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专业性解决方案,支教活动等可行性措施已列入学校研究生会2014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长见识,增才干,做贡献

对于实践团提交的调研报告,校党委书记靳诺在仔细阅读后欣然提笔批注:“印象深刻,深受教益。一是扎实深入;二是对策建议有深度,针对性强;三是反映出相当的学术功力。为你们骄傲,希望再接再厉!

虽然此次调研是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建言献策,但调研团成员都认为自己才是收获最大的人。

深入农村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实践团成员来说是一次“长见识”的过程。正定县新浦镇合家庄村曾经多年都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腿泥”、“臭味难忍”的面貌,和当地农村一样,“连茅圈”一直是环境整治的老大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曾多次问到这个问题是否已经解决。而实地调研之前,实践团成员对“连茅圈”闻所未闻,更难以理解正定农村“厕所改造”工程的难度和意义。“我们走访了多户村民,发现如今家家户户都已有了现代化的冲水厕所,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为了理解改造前后带来的变化,同学们还是寻找到一处尚未改造的‘连茅圈’,才明白改造不仅牵涉到环境卫生的改变,更牵涉到村民世世代代生活习惯的转变。”陈浩说,实践活动最难得的就是帮助大家理解现实中的问题。

亲身感受基层工作的繁琐、细致、复杂对于实践团来说是一个“增才干”的机遇。“基层政府务实的工作作风非常值得学习。”杨子强说,他们发现当地政府部门的很多工作方法先进且高效。比如近年来实行的手机号码公开制度及手机平台建设,一旦接到民众反映的事关民生的问题,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便会在平台上发现并立即协调着手解决。“这是解决问题、服务民生的举措,不是简单的形式主义,我们看到了有灵气、有干劲的行政队伍,对政府、群众、地方都有了全新的了解。

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现实的解决措施对于实践团来说是一次“做贡献”的机会。“正定是一个交通便利的地区,向外发展的机会较多,使得这个地区的内存人员大量流失,因此很多地方硬件上去了,软件却跟不上,比如学校。”张记欢是研究生会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对正定县学校师资短缺的情况非常关心。他希望可以通过研究生会的力量在学校募集志愿者,使人民大学与当地学校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支教关系,特别是针对思想政治课资源不足的情况,建议组织在校师生定期定点开展系列讲座。

实际上,在正定县相邻的富平县,人大学子心系地方教育的行动已经开始。目前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会已与国务院机关管理事务局合作建立微信平台,为富平县一所特殊儿童学校募集了26万元资金,用于建设可感知的音乐教室。“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法,将这份力量推广到正定甚至更多的地区。

接地气,去躁气,聚人气

践行实事求是精神必须要到实践中去,实地调研就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孙智英说,农村问题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青年学生要有眼光、有勇气,到农村第一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次实践团收获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和直观感受,这是从任何书本上都学不到的宝贵经验。

如何做到“脚踏实地”,真正“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实践团此行学习到的最深刻的内容。

在对当地村民做访谈的过程中,杨子强发现,有效的沟通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我们无法像与自己同学对谈那样去对待村民,而是要从村民的视角出发,把自己想象成村民,用地方特色的话语体系,聊地方特色的主题,这样才能拿到真实的数据,了解真实的情况。”他将这样的体验称之为“接地气”,而这种贴近群众的做法也是他们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那儿学来的。这份体验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不易,认识到了基层工作的意义,更加坚定了“到基层锻炼,向人民群众学习”的信念。

来自环境学院的刘乐平很关注正定县的污水处理项目,“新建的污水处理设施理念很好,然而运行起来费用非常高,没有外来资金的支持很难维护。于是我们提出了增强自主造血能力的建议和方案,当地政府觉得启发很大。”在走访过程中实践团发现,经过“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后的村落,现代化程度明显提升,却失去了各自本色。于是他们针对古城保护和街道设计提出,要注重保留特色,避免千村一面。

实践的过程让我们去思考,其实建构比推翻更重要,当大多数人面对问题都去批判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看到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因而要想方设法积极稳妥地推动改变,而不是简单地抱怨。”杨子强认为。

这是我们了解基层的重要渠道,我们希望能够在正定建立起固定的实践基地,以这次调研作为一个好的经验,带领更多同学加入到实践活动中来。”陈浩表示。通过这次调研,实践团成员和当地政府和民众成为了朋友,本次社会实践也由新华社、《光明日报》、中青在线、《中国文物报》等多家媒体做了报道,“实践活动也为当地政府做了宣传,这也是一种‘聚人气’的体现。”杨子强说。

光阴人大》专题第37期团队

总策划:王宏伟

策    划:高燕燕

编    辑:谢天武 孙浩爽 阴志璟

美    工:刘丹怡 于琦

文    章:校报记者 陈骊骊  学生记者 姚思宇

图    片: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