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教育共同体”成立 引领新时代研学旅行发展
中新网北京新闻12月1日电 (记者 于立霄)由世纪明德发起的“研学教育共同体”今天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六届全国基础教育学习论坛上宣布成立。业界认为,“研学教育共同体”的成立,标志着“游学5.0时代”以及“研学教育元年”的全面到来。
“研学教育共同体”旨在探索研学旅行课程化、品质化、创新化的发展需求,构建研学旅行理论、经验、模式、机制、成果等资源共享的交流平台,实现“让每个孩子至少有一次研学经历”的教育目标。
强化研学旅行制度保障
过去书本是孩子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孩子的书本。研学旅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引导学生在广阔开放的教育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后,研学旅行全面推开,从试点走向全国。此后,陕西、福建、山东、湖北、吉林、安徽、贵阳等省份纷纷出台配套文件及细则,教育部推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统筹规划,为研学旅行的规范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品质化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在当天举行的论坛上,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比较与对外交流部主任王晓燕说:“研学旅行是关于人才培养方式、综合育人途径的一种创新模式,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政策文件的基本内涵和核心要义,才足以应对新时代研学旅行工作的推进。”
王晓燕认为,目前研学旅行尚处于初步的启动阶段,还需要继续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我们要注重载体构建、充分整合资源条件,从而创造学生自主探究所需的时空环境,坚持内涵发展、建立严格的研学旅行质量标准体系。”
“千导计划”培育中坚力量
世纪明德在会上发布“千导计划”,该计划以“研学旅行向教育”为主题,以“千位研学导师,千场研学报告,千次研学参访,千套研学课程,千个研学研究,千篇研学成果”为目标,联动全国研学教育资源,培育研学教育中坚力量。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研学旅行不是一般的旅游,要有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到了富有教育意义的革命传统基地和文化基地,要把革命精神、文化内涵讲出来,让学生受到教育。
王晓燕老师指出,研学旅行中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校外的研学导师,需要同校内教师联合起来,从认识、理解课程的构建原则、实施框架、组织方式、评价方法等进行沟通和协调。
研学旅行向研学教育升华
教育一定是共享开放的,改革教育形态、突破教育时空,是研学教育的一大特点。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副主任、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结合学校创新实践,向与会者分享了研学旅行的实施理念、方法、特色、成果等。其中“师生的个性化成长”、“跨学科共融”、“新技术+新形态创造的线上课堂”等得到了大家的共鸣。
研学旅行从字面上可直接解读为“研学”+“旅行”,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学”或“游”的极端。
世纪明德副总裁蔡美玉表示,研学教育是研学旅行的升华,更加强调研学的立体化、计划性、适用性、品质度,更强调研学旅行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立体化是指空间维度的境内与境外结合,时间维度的短期与中长期结合,层次维度的现实与虚拟结合;计划性是指结合《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的“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
蔡美玉认为,学校可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学校也可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为各年级制定相对应的研学旅行实施计划。(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