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院开展帮教女犯活动的主要做法

18.11.2015  16:40

    近日,石景山院邀请区政协委员到北京市女子监狱开展帮教慰问工作,自1999年来,石景山院连续17年到北京市女子监狱服刑人员开展“大墙内希望工程”,先后对六十余名石景山籍女性服刑人员进行帮教,其中,85人次获减刑,19人获假释,5人通过高自考取得大学文凭,36人获得45个不同等级的烹饪、服装等专业执业证书,被帮教女犯服刑期间和服刑期满回归社会后未发生一起重新犯罪,取得良好效果。主要做法是:

    一、调查摸底、掌握情况,增强帮教活动的主动性。一是明确女监帮教活动的重要意义。把到女监进行帮教作为一项检察改革的工作来抓,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管检察长亲自前往女监进行帮教。不断拓宽帮教工作范围,提高帮教标准。二是针对女犯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教计划。深入进行摸底调查和走访,掌握女犯家庭生活情况、服刑期间思想状况和表现,总结出石景山籍女犯“刑期长、病号多、年龄大”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该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重点关注女犯身体健康,做好长期帮教计划,扎实推进帮教工作进程。三是注重与重要节日、活动相结合开展帮教活动。如,在三八节、元宵节、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09年建国六十周年等重要节日、活动前夕或期间,向女犯赠送生活用品、图书,发放宣传手册、《石景山报》,购买体育用品,播放石景山院制作的已释放或假释的女犯得到社会帮助的录像,进一步提升感化效果。

      二、充分对接、真心衔接,增强帮教活动的人文性。一是与服刑人员面对面进行交流和疏导。先后与妇联和司法局等单位联合举办3次亲情见面会,开展与服刑人员零距离法律咨询15次、法律教育15次。二是积极邀请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领导授课。不断强化法制教育,使服刑人员认清自己的过去,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避免在服刑中或刑满释放后再次误入歧途。三是与女子监狱联合为女犯举办大型联欢会一次。通过表演节目的形式,了解女犯的生活、学习和改造情况,耐心细致地进行教育感化,缓解服刑人员的思乡之情与思想压力,提升改造效果。

      三、积极引导、健全机制,增强帮教活动的操作性。一是大力投入培训经费五万余元,帮助女犯提高工作技能。该院每年均投入大量培训技能费,为开展帮教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如,将大量的科技书籍和技能培训资料送到女犯手中,鼓励女犯学技术、学知识,掌握生存本领。石景山籍女犯在服刑中,运用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劳动,得到了大量减刑、假释积分的机会,为早日回归社会打下了基础。二是建立刑满释放或监外执行帮扶机制。积极为女犯出狱后生活、培训提供适当帮助。如,为监外执行人员曹某送去营养师培训教材,曹某通过认真学习,在被暂予监外执行后考取了中级营养师资格。同时,该院还协调司法局,为多名服刑完毕女犯提供工作机会,帮助其早日回归社会。

      四、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增强帮教活动的实效性。一是与北京市女子监狱建立帮教信息沟通机制。明确了对服刑人员基本信息和重大信息的双向沟通,每半年通过电话联系和上门走访的方式,开展帮教经验交流,及时通报、反馈帮教情况,实现服刑人员帮教无缝衔接。二是院内各部门形成帮教合力。邀请国家、市、区三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近百名联手开展帮教活动,探索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的有效形式。三是邀请区劳动局、司法局、妇联和社区工作人员三十人次到女监探望。通过探望,使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服刑人员改造情况,也使服刑人员充分感受来自各方的关怀。同时,邀请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为服刑人员解答就业、养老保险及低保等有关问题,鼓励思想波动较大的重点人员安心改造,解除服刑人员的后顾之忧。

习近平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
值此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之际,法院网
习近平会见李家超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新当选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