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知名校长话教育 谈公平、考试、素质
中新网北京新闻5月12日电 (记者 杜燕)孩子为什么要去学校?真正的教育公平是什么?考试体系对学生有何作用?“2021京浙杭州湾教育峰会”上,来自北京、杭州的7位校长围绕“探求教育本源,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展开探讨。
今天,记者从北京金融街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了解到,本次峰会由北京市教育学会、浙江省教育学会共同主办,绍兴市教育局与之共同承办。
北京八中是中国素质教育的先驱。根据30多年的素质教育的经验,北京八中校长王俊成认为,中国教育改革的潜力是巨大的,超常教育的潜力是巨大的。超常教育对于国家与家庭而言有三大好处:可以降低教育成本、缩短学习期、增加工作创造期;对于孩子来说,超常教育可以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缩短学习时间、减少考试、减少单调的复习练习、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质成才。
浙江宁波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认为,真正的教育公平,就是要兼顾不同的学生,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方法让各种各样的学生都有最好的发展,让会飞的飞得更高更远,让会跑的跑得更快更久,让只会走的走得更稳健,让会游的游得更优美。
吴校长表示,一刀切的教育是平等而非公平,公平的教育一定是非一刀切,一定是因人因事因地因时制宜。
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认为,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才,而“未来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时代;是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个人更加追求生活品质的时代;是人类生活、工作不确定性增加的时代。”因此,这就需要把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统一起来,思考未来的教育改革。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孩子“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终身学习的素质”以应对未来。社会应提供全民的、全程的、全方位的、又充满个性化的教育供给。学校和所任何教育机构应顺应“围绕人的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而变革。唯有此,才能培养出拥有终身学习能力、适应未来发展的接班人。
孩子为什么去学校?浙江杭州二中校长尚可指出,去学校,是要与过去的人相联结、是要与同时代的人互动,一句话,是与世界相联结。因此,学校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地方,还应该是学生们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的地方。
他引用英国思想家霍布豪斯的话说“不使孩子发生任何错误与过失的教育,是一种安全的教育,但绝不是一种好的教育,因为剥夺了孩子们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他认为,学校对一件事情的处理过程,就是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也是孩子成长的过程,教育不能迁就,教育需要宽容;教育不能后退,教育需要等待。
北京四中校长马景林认为,“德智体美劳”是教育的社会属性和人本属性的完美结合。只有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得到自我完善和发展,才能逐步完成由一个人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由此可见,教育活动的质量很重要。但是重要的东西不一定依靠考试来体现它的重要性。任何一门教育或者课程如果能摆脱升学考试的束缚,才会更有魅力,否则,反而会陷入一种僵化,失去它原本的作用。
北京黄城根小学校长麦峰指出,基础教育的“基础”,需要很多基座来支撑:仅仅是学生的健康就包括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情绪健康,心灵健康以及思想价值观的健康;仅仅是学生的能力就包括了交往能力,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等,都是这个基础的组成部分。
他认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有共性的规律可循,还有个体的特点需要尊重,这就必然要求学校教育要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提供渠道丰富、平台宽广的完整的发展体系。
金融街杭州湾学校名誉总校长、原唐山一中校长刘长锁谈到,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如果按照一个考试体系来做教育的话,势必会扼杀和摧残很多人才的。而实践也证明,真正能够成事儿的那些人,往往不是学习成绩最好的,而是能看懂问题的根源、有想法去解决问题的人。
据悉,首都教育资源正在“走出去”。作为北京国有大型综合投资公司——金融街集团旗下子公司的金融街教育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政府合作兴办的学校——金融街杭州湾学校,将于2021年9月正式投入运营。该校采取“政府支持、国企运作、教育家办学”的创新模式,确定了高考升学、竞赛保送、海外留学“三驾马车式”发展战略,探索多层次、多途径、多元化的升学模式,服务于长三角地区的学生和家长。(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