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好一场精彩的科普盛宴

22.05.2018  14:51

气象科技成果及科普互动展现场侧记

气象科技活动周北京主场活动如期而至,气象科技成果展和科普互动展无疑是其中亮点。气象科技成果展以问天、问人、天人合一的脉络,全面展示了气象事业发展至今的重大成就;气象科普互动展通过前沿科技和气象科学的结合,寓教于乐地传播气象科学知识。

在活动现场走一走,震撼的气象科技和有趣的气象知识,不禁让人想探寻更多的气象奥秘。

一番趣味

图为气象科技成果展和科普互动展现场。孙楠摄影

气象科普互动展最受孩子们欢迎。孩子们可以通过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近距离感受暴雨,学习遇到山洪、泥石流和城市内涝时如何应对,甚至还能钻进台风内部,体验从狂风暴雨到风平浪静的变化过程。

在区域大气本底站展厅中还原了采样气体的过程,只不过由采样本底大气,变成采样人呼出的气体。工作人员把填好姓名、时间、地点的信息塞进采样瓶后,让参与者对瓶子吹气,紧接着快速地密封瓶盖。一人采样两份,一份个人留念,一份回收进行“分析”。

在这里,还有工作人员带领孩子们进行科学实验。例如通过二氧化碳制作云雾、制作四要素电子气象站和鲤鱼旗风向标等,让孩子们亲身感受气象知识的乐趣。

在气象科技成果展,科技成果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高冷”,相反很接地气。全息投影展示的台风生成机理吸引了很多人围观,原本“高深”的科技成果,通过全息投影技术,一下子就变得妙趣横生了。

一次科普

气象科技成就展“守护家国安康”展区,展示了气象服务保障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在该展区,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大型显示屏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该展项负责人介绍,从这几天的统计来看,老百姓对于预警信息还有很多疑问,很多人不了解不同颜色(级别)的预警分别代表什么,也不清楚预警的时效有多久。还有参观者发现了显示屏上出现了白色的预警提示,负责人解释说,这是因为当前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已经接入了16个行业的76种预警信息,有一些预警是不分级别的,比如外交部发布的安全提示,用白色表示。

气象科技成果展的“擘画开放共赢蓝图”展区,展示了气象服务“一带一路”的具体举措。一位久居国外的老人,仔细阅读着滑轨显示屏上的有关世界气象中心、气象援非的信息。她说,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现在越来越开放,老百姓能更多了解他们的工作,这次科技展细致梳理了气象科技成果,能够看出,气象工作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图为小女孩与气象机器人互动。庄白羽摄影   

一种启发

气象科技活动周不仅是气象行业向老百姓打开的一扇窗,也是气象工作者之间交流和促进事业发展的平台。

气象科技成果展的“观云测天”展区,展示了我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观测技术。一位县级气象局的工作者对该展区的手持风向标很感兴趣,他觉得,手持观测设备可以在应急气象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于是便与展项负责人探讨起了手持风风向标定北问题。

气象科技展的“愿秋收万颗子”展区,展示了气象服务乡村振兴和扶贫工作的成果。我国已经具备“一村一资源”的太阳能资源分析评估技术,通过精准评估,增加光伏发电的经济效益。一位辽宁气象部门工作人员在光伏扶贫的展台前停下脚步。“增强光照强度能不能让我们老家的苹果更好吃?”她问道,“如果可以的话,能否通过太阳能资源评估,在资源更优的村子推广苹果种植,让老百姓致富?

可是她得到了有些失望的答案——苹果品质和品种有关,和当地的昼夜温差、降水、积温等气候条件有关,不仅是光强所致。尽管如此,她仍继续饶有兴致地参观,期待能从先进的科技成果中找寻基层为农气象服务以及扶贫工作的切入点。(来源:中国气象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