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城市人行便道:行人难方便

07.01.2016  17:28

  城市道路设施中,最基础的是人行便道。近期,12345却接到不少市民电话,反映身边的便道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路段根本没有为行人设置便道;有的便道被人为设置护栏、水泥墩等障碍物;还有的便道上树池设置不合理,容易“坑人”。那么,百姓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行便道呢?

   地点1

  地铁15号线望京站A口

  为安全,便道上设护栏?

  近一个月,12345接到多位市民反映,地铁15号线望京站A口北侧人行便道被铁栅栏封死了,导致行人不得不改走机动车道,不仅绕远,而且危险。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现场看到,这个人行便道是出了地铁站后左拐的必经之路。然而,整个便道上却横着一道约一米多长、半米高的铁栅栏,铁栅栏另一侧“望和益民商城”市场入口下,设有另一道栅栏。两道栅栏之间约有十米长的便道被圈占,无法使用。

  这两道铁栅栏上都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道:此路口是百姓购物唯一进、出口,人流量、车流量非常大,经常有黑车、黑摩的抢活占道,从而导致引起多起伤人、撞人事故,行人向东行走要经过两个危险路口,而向西走只经过一个路口,为了您的自身及购物者安全,迫不得已将路口暂时性封闭,请您多走几步路,向西走人行横道,不便之处,敬请谅解。而公告底部并没有署名。

  记者走了一圈发现,不仅绕了200多米的路,更重要的是行人不得不和黑摩的混行在一起,并不安全。铁栅栏附近的一名保安称,他也不清楚铁栅栏到底是哪个单位建的,但是这个路口确实经常有黑摩的抢活儿,撞伤过不少人。

   地点2

  大北窑、国家图书馆

  树池没铁箅子 候车易被“

  罗先生经常乘坐公交车出行,他发现,不少公交车站附近的便道上设有树池,却没有铁箅子,稍不留神,就会踩到坑里,崴着脚。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大北窑东公交车站发现,在这里等车的人很多,人群中有个树坑,不到两平方米,约二三十厘米深,坑里也是凹凸不平,还有凸起的树根。由于树坑距离站牌很近,不少乘客被挤得不得不站在坑里等车。记者沿着人行道走了一段距离,发现还有很多这样的树坑,里面满是烟头、果皮之类的垃圾。在大北窑南站也有树,却和便道一样高,并没有形成树池,看上去曾被专门处理。

  罗先生说,大北窑东公交车站上下班高峰人特别多,很多人为了赶车,急急忙忙的,不看脚下的路,一不小心就会踩到坑里摔跟头,还有在挤公交准备上车的时候,不小心踩空摔在地上或者崴着脚。他看见过好几次这样的情况,自己也摔过两次。此前他向有关部门打电话反映过这个情况,可是一直都没有人管。同时,在国家图书馆门口的便道上也存在类似问题。

  记者随后赶到国家图书馆公交车站发现,天桥旁边由于树池和自行车“占道”,挤得人行道不到半米宽。路人经过时都得侧着身子。附近摊主刘先生说:“下午人多的时候,很多人走到这都会被绊一下,有摔倒的,有崴脚的,还有一些不自觉的人老是向树池里扔烟头垃圾,看起来特别脏。

   地点3

  东坝焦庄桥附近

  路窄没便道 走路心慌慌

  家住朝阳区东坝乡焦庄桥西福润世纪小区的王先生反映,小区外东坝路上只设置了行车道,却没有人行道,行人通过时,十分危险。

  昨天中午,记者在东坝路看到,整条路都没有设置人行道,路南的土渣堆积成了土堆,路北则全是小区维修竖立的铁皮挡板。行车道也比较狭窄,两辆车迎面行驶时,路面基本就被占满了,路边行人不得不侧身小心翼翼地躲过车辆。中午11时30分许,一辆三轮车在东坝路东北口处抛了锚,原本就不宽敞的路变得更狭窄了,车都堵死了,一时间车喇叭声漫天响,行人只能抬腿从三轮车前胎处跨过去。

  住在附近小区的周阿姨告诉记者,这段路一直没有人行道,平时要不是去路口等公交车,她一般都会选择绕开这条路。“晚上更不敢走这条路,车来车往的,看着心里都发怵。

  周边居民都希望,能将这条路整体加宽些,并增设人行道,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事故,也有住户表示,附近康各庄西路、东坝中路和驹子房路都存在类似问题,希望引起相关部门关注。

   部门说法

  正在研究设施规范

  上个月,市质监局网站针对《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范》公开向市民征集意见,意见内容包括人行道、盲道、设施距绿化树池距离等具体要求。

  据了解,《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范》是北京市“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组织多个管理单位编写的。该规范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保障通行第一, 改善通行环境, 提高服务质量”,以适用、经济、美观、规范为原则,统一有关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优先制定了当时急需整治的12种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标准。

  据市政市容委景观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月17日,他们已完成了市民意见的征集工作,目前正在汇总并征求委办局的意见,下一步将组织专家对此进行论证。然后,再将内容提交质监局,由质监局再次进行专家论证,最后才能形成最终方案。本报记者王琼 实习生 张林 白更 J010

   编者寄语

  规范虽好,管理也得到位

  百姓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行便道?围绕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众多路人。得到的答案是,人行便道的硬件和设置固然重要,但是管理更不容忽视。

  以望京地铁站外便道为例,不能因为管不好黑摩的,就把好好的便道封死,不让人走,这违背了方便行人通行的基本原则,也是管理缺失的体现。再看树池问题,既然有热心市民反映,有关部门就应该第一时间去解决,给树池加个铁箅子,使其和路面一样高,并不是什么难事儿。最后看东坝路,既然周边这么多小区居民对于增设人行便道有强烈的需求,相关部门应尽早着手规划。

  说到底,人行便道还是为百姓服务的便道,方便是第一位的。要想真正做到方便百姓,主管部门更得做好管理,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王琼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