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树文团队向盐碱地要高产 重碱地当年水稻亩产千斤(图文)

20.07.2016  07:45

  本网讯    眼下正值暑假,也正是胡树文教授团队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在吉林碱土改良的是“点”上,抡铁锹、打土钻、挖剖面、取样方、测土样、灌排水……成为他们田间工作的真实写照。

  胡树文教授团队现致力松嫩平原苏打碱土改良的工作,他们研发了一种新型改良盐碱地改良方法,可以实现在作物耕作层快速脱盐。过去几年中,他们在吉林省大安市、镇赉县、通榆县、乾安县以及黑龙江林甸县等多地进行了盐碱地改良试验。pH10左右的重度盐碱地经过1年的快速改良,水稻亩产当年可突破500公斤(鲜重)以上。而采用常规方法种植的水稻,第一年则基本绝收。

  今年,胡树文教授团队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规模,在东北几个地市完成了盐碱地改良1000亩示范方、500亩示范方和2个百亩示范方的建设。

  为了提高效率,这个团队在通榆县八面乡建立起简易实验室,用于部分土壤指标的测试,便于制定改良和施肥方案。学生利用农闲之余做实验,积累数据和查阅文献等。只要工作时间允许,胡教授时常前往试验基地指导学生开展试验研究,并与学生们同吃同住。

  博士生冯浩杰是团队的协调人,他不仅需要统筹安排大家的试验,还负责大家饮食起居安排。从没干过农活的董伟,开展工作第一天,手上就磨起了水泡。如今他对各项农活已是游刃有余。最近他递交了硕博连读的申请,希望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坚持下去。在通榆县开展旱作作物试验的硕士研究生王栋、杜学军一有时间就参加到水稻试验之中,协助师兄田间工作。汪顺义、周宾分别是胡树文教授今年新招的博、硕士生,刚毕业就投入到紧张的试验工作之中。

  在团队不懈努力下,土地一天天好起来,水稻等作物也一天天的长起来。比如大安市联合乡,盐碱试验地有500亩,pH在10-10.6之间,含盐量也非常高。胡树文教授的试验示范田块是沟渠配套、单排单灌,设置了不同的改良剂及用量、肥料、水稻品种、用水量、栽培方式等处理。 放眼望去,试验田像似沙漠里的绿洲,水稻长势非常茂盛,而周围是一望无际的盐碱荒地。专家们走进田块细看,发现凡是采用胡教授盐碱改良处理的试验田块,水稻长势都比较好,处于分蘖的旺盛期,而采用其他改良方式的水稻则长势弱、叶面发黄,还在缓苗。

 

  6月底,副校长李召虎、科研院常务副院长段留生等一行,考察盐碱地改良试验示范基地,并看望在这里的研究生。李召虎对团队开展的盐碱地改良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农民并勉励大家:科学技术要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人才培养要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要实实在在为社会服务,真正为“三农”助力;鼓励同学们在深入科研生产一线中发挥所长,把科研论文写在大地上,真正解决农民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据报道,我国盐碱荒地和盐碱障碍耕地总面积约5亿亩,其中具有农业利用潜力的达2亿亩,占中国耕地总面积的10%左右。合理开发利用这些盐碱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