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中走出的年轻人王佳明:做西部最需要的“马兰花”

29.03.2016  17:43

来源:新华社 2016-3-25 张漫子

  明明是有着光明前途的清华毕业生,王佳明偏要在最好的年华回到家乡去。

  他说,当年我在废墟之中保住了生命,还有幸接受了一流的大学教育;现在带着多个生命留在我肩上的意义,回家乡北川书写有意义的人生。

  “人这一生,说短很短。你看马兰花,要开在祖国最需要的土地上。”王佳明说。

崩塌

  原本,北川是一块平静的山地。黄壤、阔叶林、高山草甸相间分布,能不时听到出没在山腰的羊群咩咩叫声,还有牧羊人的声音。

  2008年的一场地震,打破了这里的宁静,改变了许多人。

  一贫如洗的山村,随处可见破碎的痕迹:塌陷的稻田、被截断的山路;断了梁的屋顶、满地的瓦砾碎石。岁月或许可以带走碎片,但无法抚平北川人的记忆。

  记忆中最心碎的那一刻,王佳明根本无法回忆。“本来我们在教学楼五层好端端地上课……”突如其来的一声巨响,让两栋坐满镇上中学生的五层楼瞬间塌陷。

  位于教学楼最顶层的王佳明眼睁睁看着下面鲜活的生命挣扎,却无能为力。

  好在,救援队来了,营救出的学生被要求迅速撤离。王佳明一面向外跑,一面回头:那些被石头砸中躺在路上的人,都是昔日的伙伴。

  山崩地裂后,希望随平静的生活一起埋葬:羊群好像不会叫了,北川人也仿佛不会笑了。

  王佳明的人生轨迹也因此被改变。从前,毕业后在大城市里安个家、赡养好山里的父母,是他的最大梦想。

  然而地震后,王佳明的头脑中仅存一个念头:人,就是要好好活着。

重建

  仿佛一夜之间长大,这个大山里纯真孩子的脸上多了一份坚毅。

  2008年夏,乡亲们一路小跑传来了喜讯,他,成为了震后北川的第一位清华学子。

  这个喜讯并没有让王佳明高兴起来。学校的书本已不再,除了衣物,并没有什么可以带走的东西。简单收拾行装,王佳明背上背包迈进清华园。

  有位环境学院的师兄告诉他,汶川地震救灾时,清华师生持续献血14小时,18.2万毫升血液——当时北京血库所存血液的1/6,被医护人员连夜送到灾区。王佳明泪流满面,“经历地震后,我没哭过。但那一刻我还是留下了感恩的泪水。”

  敬畏、责任、回报,成了王佳明人生的关键词。2008年入学至今,他坚持义务献全血11次。同班同学劝他,“这么频繁献血,身体会撑不住的。”他却说,“我亲眼见到,血液是能够救命的。我是一个活着走出北川的人,对社会可以奉献的,我一点都不吝啬。”

  王佳明说,献血并不代表不珍视生命。学校操场成了他常去的地方,在这里,他练习长跑,学打排球,释放郁积在心中许久的压力。“从地震中活着走出来的人有个共同之处,就是极为看重健康。”

  这身体,仿佛不是他自己的,而是离开的北川乡亲们为他留下的。马拉松成了王佳明调节学习生活、磨砺意志的最佳方式。北京马拉松赛事,不管半马、全马,他一律参加。因为他还要用这身体,回乡书写有意义的人生。

出发

  这个羌族小伙子希冀,北川是可以被阳光照耀到的地方。选择回乡,是因为他要回来播种希望。

  七年的时间并不算短。当年沦为废墟的泥土里如今已长出新的玉米。

  2010年暑假回乡途中看到的那一幕,至今仍深深刻在王佳明心中:他欣喜地发现,镇上的婴儿多起来了。抱着婴儿的乡亲们脸上浮起了笑容,笼罩在村民心头近两年的阴霾逐渐淡去。一切都像有了希望。

  然而王佳明心知肚明,以家乡的条件,重建需要很多力气、很多时间,更需要的是勇气与经验。

  于是,王佳明在2012年夏加入了清华大学第十四届研究生支教团,主动请缨奔赴西藏:他要在艰苦的地方磨练本领,学习如何建设家乡。

  他所支教的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系,一个年级有5个班,每个班有六十几名藏族学生。他们从农牧地区走出,翻山越岭、乘坐大巴,几天几夜才来到拉萨,接受的是免学费的读书机会。

  首次以教师身份面对学生,王佳明问:“未来你们想做什么呢?”

  教室里鸦雀无声,过了会儿,有几个声音嗫嚅道:“当公务员。”而更多人心中没有答案。

  王佳明当天便敲开负责领导的房门:“我是否可以申请为学生们加门选修课?教材我自己准备。”

  一周后,农林系学生的课表上多了一门新课程——《大学生与大学生活》。在接下来的8周里,王佳明与藏族学生一同思索人生、规划生活,寻找生命的意义。

  最后一课,当学生们观看完2012届清华毕业生拍摄的微电影《敢不敢》时,教室里满是抽泣的声音:二十年来,他们没有见过北京,不知道大城市的学生怎样生活,没人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有多美好,充满意义的人生有多种可能;他们也从没有如此真切地思索过梦想是什么,甚至不敢也不懂得放弃别人眼中的人生选择。

  王佳明更加坚定了心中的决定:去西部,回北川,去祖国需要的地方。

  作为2016届硕士毕业生,王佳明已回到清华明亮的实验室,为自己的毕业论文忙碌着。

  他的脑海中不时浮现藏族男孩多吉与他的同学们为自己送别的场景,还有他们绽开在脸颊上的高原红,和比草原还要纯净的笑容。

  王佳明的床边挂着哈达,桌前一沓手写的时间表让他的人生看上去有些沉甸甸。

  如果不经历地震,王佳明不知他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我没时间回想,我思索的只有未来:人生有太多不确定,但此刻的我已积聚能量,盼望尽早回乡,在我的家乡北川释放。”

编辑:苑苑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