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部中国京剧经典剧目英译系列”一期成果发布

19.09.2014  19:09

10月19日下午,“百部中国京剧经典剧目英译系列”一期成果正式发布,《霸王别姬》等10部京剧英译本新书出版。作为推动中国京剧海外传播的大型系统工程,该系列丛书由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共同编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同出版。

百部中国京剧经典剧目英译系列”丛书(简称《英译丛书》)出版计划经戏曲界、翻译界的艺术家和专家学者策划数年后,于2011年9月正式启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启动仪式,并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为丛书撰写总序。刘延东同志在序言中指出,《英译丛书》作为中外人文交流的创新之举和有益的尝试,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重要成果。通过专家、学者和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这部丛书一定能够成为学术精品和经典读物,奉献给全世界热爱中国文化的人们,为丰富人类文明宝库作出应有的贡献。

英译丛书》计划收录100个舞台艺术经历了多年推敲检验、至今仍有较大影响力、具有代表性的京剧剧目,即所谓“经典剧目”,共出版10辑,每辑收录10个剧目,每个剧目独立成册。其篇幅内容包括剧目欣赏导读、文学剧本、曲谱(含五线谱和简谱)、穿戴谱等,佐以大量剧照与图样。同时,《英译丛书》计划在未来实现图书与舞台演出示范录像的结合。

英译丛书》新书发布会在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出席活动并向各国外交官代表赠书。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原副主任张国祥,新闻出版总署党组副书记、副署长蒋建国,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外交部部长助理张明,著名戏曲学家郭汉城,著名翻译家许渊冲,著名翻译家屠珍等出席发布会。来自82个国家的128名驻华使节出席活动并接受赠书。

发布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王利明、副校长杨慧林,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杨学义、校长韩震、副校长金莉、副校长彭龙、副校长马燕生,以及中共中央统战部、外交部、教育部、外文局、国家汉办、北京市有关负责人出席。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介绍说,《英译丛书》是在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大背景下,由国家大力支持,依靠中国人民大学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的积淀,依靠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英语研究、翻译实力以及翻译界的专家学者,吸收长久以来对外介绍京剧艺术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实现了京剧艺术专业队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队伍与外语翻译队伍的有效结合,从而得出的学术成果。通过综合介绍京剧艺术及其背后的中国文化,使海外读者直观、真切地领略中国京剧艺术的文化魅力。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在致辞中表示,此次新书发布是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建立高校战略共同体的第一项重大合作成果。京剧艺术紧紧附着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之上,是体现中国精神的传统文化,90多年来,以梅兰芳先生为代表的艺术家,在发扬光大京剧艺术的同时,积极致力于京剧的海外传播,使京剧成为世界的艺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难以跨越的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成为京剧海外传播的严重瓶颈。两校联合创作丛书,正是发挥各自所长,试图突破瓶颈,为京剧艺术的传承发展做出贡献。中国人民大学历来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为己任,始终以高度的学术自信和文化自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为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发挥了引领与表率作用。自2007年10月以来,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国剧研究中心,恢复建立戏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培养了一批在中国传统戏剧艺术领域的复合型理论研究人才。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韩震在致辞中说,当今时代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广泛,不同文化之间既需要各美其美,也需要美人之美。语言是文化互动和交流对话的桥梁,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秉承着人类共有的美学理念和文化价值。《英译丛书》尝试用不同的语言诠释中华文化的艺术之美,将为推动中外跨文化交流产生积极的影响。丛书作为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战略合作、协同创新的标志性成果,为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民族艺术,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发挥了大学的优势和作用。

英译丛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孙萍介绍说,丛书的突出特色是中英文全面对照,同时,试图立体地介绍京剧艺术的各个方面,期待在全面的基础上走向博而全、精而专,以为京剧有效“走出去”,进行较为充分的海外传播。她指出,逾越语言关是历代京剧海外传播者一直面临的重大课题,无论是我国的京剧艺术工作者,还是国外的爱好者与研究者,都遇到了不同语言之间通顺对话的难题。受限于此,作为世界几大表演体系之一,京剧长期以来几乎没有系统完整的面向海外传播的书籍。

著名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先生以92岁高龄担任《英译丛书》英语翻译总顾问。他回忆说,当年梅兰芳先生将京剧带到海外,迈出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步,但缺乏准确翻译的京剧无法使世界真正了解其文化内涵。在今天中国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中,《英译丛书》实现了京剧海外传播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提升,这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步。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必将使世界文化变得更加光辉灿烂。

著名戏曲学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96岁高龄的郭汉城先生担任丛书京剧艺术总顾问。他特为新书发布会题词:“祝《百部中国京剧经典剧目英译系列》成功走向世界”。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代表新闻出版总署对《英译丛书》在全球出版发行表示祝贺。他指出,京剧既是中国的艺术、传统的艺术,也是实践的艺术,既是全球华人的情感纽带,也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英译丛书》向英文读者全面、生动、直观、真切地展示了京剧艺术的流光异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对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扬光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国出版界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出版界的交流与合作,着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上推出了一大批具有国家水准、民族风格、时代特色的精品出版物,对于传播渊源流长的中华优秀文化、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两校出版社再接再励,深化合作,为增进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代表外交使节致辞时,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孙芳安女士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第一次听到的露天京剧演出。她认为,京剧最吸引自己的是其发展历史,这一艺术形式是中国近两百年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体现,如今,京剧又成为一种载体,向世界传播中国的文化和历史。近年来,中外艺术家创造性的合作演出体现了京剧艺术跨越时间、跨越文化的力量。她表示,“就像当年梅兰芳大师向海外传播一样,这套‘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也将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巨大作用,帮助英语世界的人们更好地欣赏京剧,理解京剧背后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和故事。

爱尔兰驻华大使戴克澜表示,参加此次新书发布活动使自己更进一步理解到中国京剧的独特魅力和中国的历史文化。他认为,京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国文化的一种标志,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理念,其不仅具有传统艺术之美,还具有现代艺术之美,在二百多年的历史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受到中国人民和外国观众的喜爱,为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与友谊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同时指出,爱尔兰和中国都拥有丰富的文化历史,在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应该保持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平衡。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赵启正在致辞中提出,世界文化宝库是由世界各民族、各国家共同贡献的,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时代的责任。《英译丛书》是协同创新的成果,“可能是一个非常有震撼力的新的动作”,为文化如何走出去给出了一个答案。他同时强调,京剧应列入中国的国家修辞,即一个国家在某一历史时刻产生的最重要的话语和词汇。京剧作为内涵丰富的中国文化载体,在对外传播中不应附会英语译为“Peking Opera”,而应直译为“京剧”,以回归到中国文化的基点。他还指出,应发掘京剧的丰厚财富,发展京剧驱动型文化创意产业,在走出去之后发扬光大。

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师生代表参加了发布活动,中国戏曲学院和北京京剧院现场演出了《霸王别姬》、《天女散花》和《杨门女将》等京剧经典片段。

媒体链接:

[中央电视台]京剧经典剧目英译版新书发布

[人民日报海外版]国粹跨越语言障碍 传统演绎全新魅力 百部京剧经典推出英译本

[中国新闻社]十部中国京剧经典剧目英译本出版

[北京日报]10部京剧首次完整汉译英 百部经典剧目5年内出英文版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人民大学庆祝国剧研究中心成立五周年

[中国网]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新书发布会[直播]

[北京晚报]10部经典京剧首次完整汉译英

[凤凰网]百部中国京剧经典剧目英译本亮相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北京电视台]“百部中国京剧经典剧目英译系列”新书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