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原创剧成戏剧展新看点

21.04.2015  12:03

  连续举办5届的东城区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让戏迷过足了戏瘾。但在过去,舞台上都是清一色的专业表演院团,清一色的专业剧目。

  今年不一样了,东城区十余家专业剧场的舞台上,多了一群草根演员。该区首次面向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非专业群体征集剧目。该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即将开始的2015年东城区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面向社会征集的非专业剧目占全部剧目的五分之一,在今年6月至8月的展演季期间陆续演出。今后戏剧展演季百姓剧目比例还会逐年扩大。

  首次面向社会征集剧目

  过去,在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上,全部都是邀请的专业演员和剧团。例如去年的展演季上,参演的61部国内外优秀剧目清一色都是专业演员演出。

  在东城,戏剧文化的氛围很浓。剧场多、演出多,老百姓看得多了,耳濡目染,自编自演话剧逐渐出现在各街道、社区和学校。虽然没地方演出,小区广场、社区活动室、学校礼堂,都成了演出“舞台”,百姓依然乐此不疲。

  “今年我们通过征集的方式,让非专业的戏剧爱好者有机会登上专业剧场的舞台。”东城区文化委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戏剧展由邀请变为公开征集,由专业演员向百姓草根剧目倾斜。

  征集过程中,由戏剧专家把关评审,不看演员技能,不看有无经验,专看导演和剧本,这两项过关直接拍板敲定。“一部剧的好坏,关键在于导演和剧本。老百姓的动作、表演技能可能不会很娴熟,但只要投入真感情去演,就能打动观众。”戏剧专家表示,鼓励更多感兴趣的非专业戏剧爱好者勇于加入。

  此次评审通过的百姓剧目,由人艺等专业戏剧专家、戏剧老师作指导,选取的剧本大多跟老百姓的实际生活贴近,有些是居民根据实际生活改编的原创剧目。

  今年6月,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即将开幕,前期征集的30余场剧目中,由学生、社区居民等非专业人士出演的剧目占全部剧目的五分之一。这些百姓剧目,将会在风尚剧场、东宫影剧院等东城的11家剧场陆续演出。

  剧目贴近百姓生活

  此次,跟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剧目通过征集的方式,走上专业大舞台,展现百姓生活,演绎百姓故事,成为展演季中诸多戏迷期盼看到的剧目。

  老舍笔下的“龙须沟”,就是如今天坛街道的金鱼池小区,此次当地居民排练的《龙须沟》就首次走出社区,登上专业舞台。该社区居民从2012年就开始排练这部话剧。今年65岁的韩家训在话剧中扮演程疯子,他告诉记者,2013年的时候这个话剧在金鱼池中区的小广场演过,演的第一幕。2014年,在社区的活动室里演过第三幕。但由于受到演出条件限制,从来没有完整的演出过。“这下好了,有了专业剧场,过去受场景限制的内容也可以演了!”韩老爷子从来没想过,自己和街坊演的话剧,能成为东城区戏剧展演季的一个内容,正儿八经地在专业舞台上演出。

  建国门街道此次也有两个剧目有望上演。居民根据身边的故事编写的原创剧目《一代渣土》,讲述的是居民家里装修的大件废物随便乱丢,惹来诸多纠纷和笑话的故事,呼吁胡同居民正确处理大件废弃物。还有《不给陌生人开门》,讲述在金宝街北社区,两个小偷假扮煤气公司入户检查,居民没有识破,遭遇危险的故事。

  此外,有望登上专业舞台的百姓剧目还有166中学、南花越剧团等带来的6个剧目。其中,南花越剧团更是由医生、瑜伽教练、电脑教师、军人、大学生等各行各业的非专业人士组成。“非专业团队更接地气,说的都是我们身边的事,对白也是百姓话,老百姓肯定喜欢。”金宝街北社区的一位居民说。

  戏剧文化普及成常态

  看戏剧来东城,做戏剧来东城,如今东城戏剧文化的萌芽,正逐渐向民间扩展。

  “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思路的转变,就是要把更多的戏剧资源向民间倾斜。”东城区文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东城区一直以来注重文化惠民,在往年的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中,公益票、折扣票、摇票的方式一直在运用,不断让普通百姓享受更多戏剧资源。

  有了这个土壤,自然而然就产生戏剧爱好者,反过来,百姓的热情高涨也督促政府挖掘更多的戏剧资源。“文化在民间得到开发,促使政府转变举办活动的思路。思路的转变,又会促进文化在民间进一步发展,这样双向互动,逐渐形成全民热爱戏剧的浪潮。”该负责人说。

  今后,东城区将采取更多措施,促进戏剧文化的普及。今年开展到第四届的“戏剧进基层”活动,将在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期间同步举行,开展戏剧进社区、进军营、进学校、进工地,每年都会有50余场戏剧在百姓身边演出。今年该区还将邀请人艺、儿艺等专业院团的戏剧专家,走进学校、社区以及企事业单位,开展戏剧常识等讲座,百姓排练的剧目将会得到戏剧专家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从明年开始,通过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征集非专业剧目的比例将会逐年扩大,让更多百姓登上专业舞台。(来源:北京日报记者:祁梦竹 通讯员:乔斐)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