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白云山林场:念活“山”字经 做好“林”文章
24.03.2015 03:13
本文来源: 林业网
伐木丁丁声已远
作为浙江省最早成立的四个国有林场之一,白云山生态林场的前身是创建于1927年的丽水市实验林场。林场的经营面积达3.95万亩,林木蓄积28.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8.4%。
20世纪80年代,市场对木材需求旺盛。拥有丰富森林资源的林场就像是守着一个金饭碗,作为一家自收自支型的事业单位,砍树是当时白云山生态林场唯一的创收渠道。出于对森林资源保护的考量,世纪之交,国家开始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停止天然林采伐。林场经浙江省林业厅批准建立省级森林公园。
林场一下子没了经济来源,经营随之陷入困境。护林员何苏茂回忆说:“当时的月薪只有1000元左右,遇上场里困难,有时好几个月也发不上。”很长一段时间,林场职工每月只能领到部分工资,离退休人员每人每年1万元左右的各项生活补助也得不到保障。
“靠山吃山”的路子走不通了,原本抱着“金饭碗”,如今却守着青山过穷日子,林场试图寻找出路。
林场“国家队”跳出林业办林业
2006年,白云山生态林场启动林场改革,林场定位、经济来源和人员去向成了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林场的生态公益林占比94%,根据森林公园为市民公园的定性,丽水市将其定性为公益型国有林场,按准公益类事业单位管理。
场长毛小荣意识到,林场经营要从“砍树经济”向“看树经济”转变,就必须与丽水的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把林场打造成城市后花园。“2000年到2006年间,白云山森林公园的年游客接待量已经超过了30万人次,林场的森林资源正好契合了人们回归自然的愿望。”毛小荣认定,发展森林旅游会成为林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0年,丽水又批准设立了白云山生态林场公益林管护站,林场与公园管理处、公益林管护站3块牌子一套班子,使得森林生态管理更加集中统一。改革后的林场完全融入城市统筹发展当中,公园开发规划总投资7.65亿元,其中动植物园、览胜台以及道路、电力、通信等均作为公建项目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看树育林享受生态“红利”
“国有林场同时面临改革和发展两个问题,发展林下经济、开发森林旅游是解决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浙江省林业厅厅长林云举如是说。
定性、定编、定经费,短短几年间,白云山生态林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投资267.8万元,建设101亩香榧生态复合经营基地,与丽水市林科院、浙江农林大学合作建设香榧新品种引种试验基地、美国山核桃种质收集圃,开展“林下套种中草药”实践,通过发展林下产业,林场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不砍树也可以发展经济。改革后,林场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从2007年的2万多元提升到了6万多元。从青山绿树中尝到的“甜头”,让职工看树、护树的劲头更高。林场年采伐限额从10年前的3000立方米,下降到了目前的300立方米。森林蓄积量从2008年的23.4万立方米提高到目前的28.3万立方米,并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
近年,林场举办了一系列登山比赛、自行车慢行、市民养生活动。2009年,林场又作为中国—丽水国际摄影节的主展区,成为丽水森林文化和摄影文化“主阵地”。(通讯员 严蓓蓓 记者 严红枫)
本文来源: 林业网
24.03.2015 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