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健体 坚持首都战略定位
焚膏继晷,斗转星移。北京即将进入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时期。近日,《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为北京未来5年的发展,树立起风向标。
回望“十二五”,城市和市民身边实现了三个“突破”、两个“占比过半”、三个“国内领先”。
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跨越千亿元大关,让这座城市的“家底儿”更厚实;
生产性服务业占全市的经济比重一半以上、“六高四新”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一半以上,说明北京的产业高端化发展、产业功能化和功能集聚化发展态势进一步增强;
服务业增加值规模和占比在国内领先,能效国内领先,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数量国内领先,让北京更具有吸引力。
过去5年中,北京动态消除了城乡“零就业家庭”,基本实现社会保障人群全覆盖,人均寿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市民获得感更强。
当时针已经指向下一个5年的起点,我们应该看清,北京发展依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三五”期间,北京将深入落实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全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十三五”,北京将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建设绿色之城。
北京提出并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消耗上限,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力度,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调节城市规模,使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
“十三五”,北京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之城。
北京将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作用,全力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力推进以科技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十三五”,北京将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建设宜居之城。
作为国家首善之区的北京,将把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高质量建设市政基础设施、精细化管理城市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城市治理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与城市战略定位相匹配的城市管理体系,提升城市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更好地服务市民生活。
“十三五”,北京将着力增加民生福祉,建设幸福之城。
“十三五”时期,北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全体市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红线“置顶” 绿色宜居提级
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确定,北京是首个将红线约束“置顶”的城市,约束性指标占比超过50%。
规划指标历来是5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读“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就能够发现这根“指挥棒”会将城市和市民带往何方。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考虑到“十三五”规划要处理好“治病”和“发展”的关系,在指标中就明确提出红线约束、绿色宜居、民生福祉和提质增效4部分。其中,红线约束这一分类,为“十三五”规划首次设立,4个指标均为约束性指标,主要体现集约发展的理念,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通过设置人口、土地、水资源、能源等指标,明确资源消耗上限、环境容量底线、城市边界等红线,形成提高发展质量的倒逼机制,促进首都北京持续发展,突出表明了北京治理“大城市病”的决心。
“规划纲要新增指标大多数为约束性指标,这样能更好地履行好政府的责任,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共利益领域对有关部门提出明确工作要求。”该负责人说。
与“十二五”相比,规划中近一半的指标进行了调整。曾经风靡的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年技术交易额等指标由于长期在全国领先已经不再成为重点;居民养老和医疗参保率、城镇职工五项保险参保率等指标值已达到较高水平、不再是阶段性发展重点的指标,也没有继续出现;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的比例调整为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率、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调整为中心城绿色出行率。
记者还注意到,在“十二五”规划中,GDP等经济类指标在纲要指标中排在最前面,空气、绿化、交通等指标排在最后。而在“十三五”规划中,绿色宜居类指标放在了第5至10项的靠前位置,经济类的指标排在了最后。
全面小康 都市和谐宜居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上取得重大进展。
《纲要》中称,到2020年,疏解非首都功能将取得明显成效。包括四环路以内区域性物流基地和专业市场调整退出,部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机构、行政企事业单位有序疏解迁出,全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左右,“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据悉,“十三五”时期,北京将把生态文明的旗帜举得更高,明确提出并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消耗上限,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力度,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调节城市规模,使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未来5年,城乡建设用地将控制在2800平方公里以内,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将持续削减,森林覆盖率达到44%等。
“十三五”时期,作为国家首善之区的北京,将把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形成与城市战略定位相匹配的城市管理体系,提升城市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更好地服务市民生活。
到2020年以前,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将普遍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人均期望寿命高于82.4岁。
协同津冀 全面推动发展
记者注意到,在《纲要》中,“京津冀”并没有单独成章。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这是因为,京津冀协同将是贯穿未来5年城市发展的脉络之一。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北京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主动融入其中。”这位负责人说,“十三五”时期,北京将紧紧把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发挥比较优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创新合作模式与利益分享机制,加快推动京津冀区域错位发展和融合发展,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其中,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对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先导作用。
“阿姨,写进去的这些愿望,都能实现吗?”面对7岁稚龄孩童提出的问题,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弯下腰,轻轻揉了揉他的头发:“能。”
从2015年4月21日开始,本市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十三五”规划编制公众参与活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3.5万余人参与了公众建言活动,共收到建言1.6万条、专题调查问卷2.4万份。
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幼齿孩童,来自基层的拳拳期待和企盼,已经汇入这份长达7.2万字的规划中。他们的下一个问题也许都是——“能实现吗?”
蓝图如何“落地”是关键。这位负责人说,“十三五”时期,全市将主要通过强化规划统筹实施、强化规划实施保障和落实规划监督考评3项举措来全方位保障规划目标如期实现、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未来5年北京的发展方向,都要以《纲要》为指导、为统筹。据介绍,《纲要》将与城市规划、人口、土地、环境等规划“多规合一”,实现各项规划在总体要求、空间配置和时序安排上都取得一致。同时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加强与津冀两地规划对接,形成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促进京津冀区域各领域协同发展。
同时,市级专项规划、各区发展规划,都将逐步细化、落实《纲要》中的各项重点任务和主要目标。
未来5年,本市还将出台一批地方性法规规章,用法律手段保障规划的实施,提高规划目标任务的约束力和权威性。
为了让规划不仅仅是规划,各区、各部门对《纲要》的落实情况,将纳入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该负责人说,在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将组织全面中期评估;本市还将完善监督评估机制,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听取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对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免责声明:瘦身健体 坚持首都战略定位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京城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 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 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京城在线联系 (QQ:1187215932),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