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疏解“严”字当头 防非首都功能聚集
中新社北京8月21日电 (记者 杜燕)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一项没有经验可循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论是搬什么、往哪搬、怎么搬,都需要政策的创新和支撑。但要“严”字当头,严格控制非首都功能进一步聚集。这是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伯正在21日举行的一场发布会上强调。
刘伯正表示,近几年,北京已经出台了《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非居民用水、用电、用气、用热分区域差别化价格政策、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税收支持政策等一系列文件。目前,正在按照国务院印发的非首都功能疏解控增量、疏存量两个政策意见要求,加快制定北京市配套政策文件,打好政策组合拳,进一步增强疏解与承接的合力。
他指出,非首都功能疏解控增量和疏存量两个政策意见不仅适用于北京市属单位,也适用于中央在京单位,总体精神是“严”字当头,严格控制非首都功能进一步聚集。
他称,北京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疏解配套政策意见。该《意见》聚焦规划、土地、财税、价格、投融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关键环节,推动产业有序疏解转移。
根据《意见》,北京将加强规划约束和土地管控方面,提出研究建立新增建设用地供应与减量腾退用地挂钩机制,严控城乡建设用地总量规模,全市范围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负增长。
《意见》还将给予企业疏解搬迁资产处置一定税收优惠,统筹利用各类专项基金,推进疏解企业向津冀两省市转移。同时,推动疏解搬迁企业参保人员医疗保险衔接,稳妥推进疏解企业职工安置和促进就业帮扶。
目前,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承接平台较多、布局相对分散,部分平台存在功能交叉重复、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刘伯正表示,为引导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序转移、精准承接、集聚发展,北京与津冀共同研究制定了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意见。
“不能一哄而上、同质竞争,要重点培育那些有条件的、优势突出的平台。”刘伯正指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要对创新资源要素进行引导,要创新模式。对承接平台如何建、如何管、如何运行,要探索既符合规定又高效的模式。(完)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