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电梯启用 上5楼用时4分半
经过两天的紧张施工,昨天下午5点10分,北京首部由居民自掏腰包筹建的座椅式电梯,在东花市北里西区12号楼3单元投入使用。作为发起人,70岁的金老先生在居民们和众多记者的簇拥下,率先体验了一把新电梯。他面带微笑,舒心地遥控着电梯徐徐而上。记者用秒表计时,从一楼到五楼,用时4分22秒。
电梯很平稳 速度也合适
“很平稳,速度也合适。”作为体验的第一人,金老一边遥控着电梯上楼,一边告诉围观居民坐电梯的感受。
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专业的金老,对电梯实行了精细化管理。他让电梯厂家给二楼至五楼的每户居民都配了一部遥控器,用来远距离控制电梯。通常情况下,电梯原本设计的充电位置只在两个地方,一个在一楼,一个在顶层。考虑到使用的次数多、人员多,电梯蓄电池消耗大,金老又让厂家在每层之间的楼梯拐弯处,分别安装了充电设备。
记者看到,充电装置位于轨道的外侧,是一块手指大小的黑色触点。电梯厂家负责人武经理说,金老考虑得很周到,每层加装充电口后,随时随地可充电。充电时,只需居民按下遥控器上的“P”键,电梯就能自动移动到距离最近的一个充电口,直至将蓄电池充满。
拥有11年电梯销售经验的武经理说,这种座椅式电梯早在2003年就出现了,但是当时由于技术水平问题,只能做成直线电梯。而且,当时国内只是作为欧洲的代工厂,生产出的电梯都销往国外。大约在2013年,这种依靠楼梯走势、盘旋而上的新型座椅式电梯才在国内出现,但应用的范围还只限于别墅和一些福利机构。在居民楼里安装,他是第一次遇到。
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电梯承重行吗?会不会晃呢?”一位从北里中区赶过来的居民问。“我180多斤,你看,一点事儿都没有。”金老告诉这位居民。早在去深圳考察电梯时,金老就做过“破坏性”实验,当时厂家把他带到了一位安装这种电梯的用户家里。金老坐在电梯上体验时,刻意使劲儿摇晃身体,结果座椅纹丝不动。“通过我的实际体验,可以证明这个电梯的质量没有问题。它可以载重137公斤,平时咱们买菜、买面上楼,不会有问题。”
防盗门虚掩着,只要想参观,随时可推门而进。昨天一整天,因为到访的客人众多,金老索性敞着大门。本报连续两天的独家报道引发高度关注。不时有居民拿着报纸前来“取经”。金老也是来者不拒,每送走一批客人,他就在纸上画上一笔,到昨天下午5点,本子上已经画了4个“正”字,这还不包括一些他没来得及画上的。
安全性仍受质疑
据有关部门统计,本市没有电梯的老式居民楼至少超过5万栋,很多老年人面临着上下楼的难题。本报多次报道的朝阳区慧忠北里小区居民张继昌,曾为该小区114号楼和115号楼加装电梯一事奔走了多年。可惜的是,至今工程仍处于停工状态。
今天上午,记者再次回访了这里。张继昌说,这两栋楼是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的老宿舍楼,高6层,建造时没装电梯。随着楼内24户家庭中过半已成退休老人,有的还坐上了轮椅,2009年,出行难的居民提出了集资加装电梯的动议。最终,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出资90万元,住户自行筹集10万元,确定在两单元楼外分别加装一部外挂式电梯。
但后来,由于一户居民反对,已经进行了20%的土木工程被迫中止。“地基都挖好了,最后又回填上了。购买电梯的费用我们交了3成定金。现在公司账上还有50万元没动。眼瞅着这事一搁就过去了4年多。”张继昌说,近期本报对东花市北里小区加装电梯一事的报道,他特别关注。但他认为,这种座椅式电梯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电梯”,只能算是一种升降设备,它的安全程度和使用上,未来可能会存在诸多弊端。
“万一老人从上面摔下去,谁来负责?坐轮椅的老人出行,轮椅怎么办?如果我是居民,我敢坐;如果作为组织者、牵头人,说实话,我不敢。”张继昌认为,轿厢式的电梯无论从安全性,还是从维修保养来说,更符合大多数老年人的需要。本报记者刘琳 J015 张风摄
京报网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京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