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电影之美高峰论坛”举行 剪辑的魅力在于想象力

23.04.2015  18:43

4月22日,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主办的“探寻电影之美高峰论坛——剪辑的力量”在中国电影博物馆举行。中国著名导演谢飞,编剧徐浩峰,中国电影剪辑协会会长周新霞,剪辑师麦子善、杨红雨等出席了论坛。剪辑师刘淼淼、廖庆松和迪伦·提契诺分别进行主题演讲。

剪辑让观众更接近电影

曾剪辑过《集结号》《天下无贼》《夜宴》等多部优秀影片的剪辑师刘淼淼表示,剪辑的魅力在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举例说,电影《深海长眠》中男主角最后飞出窗外的一幕便是剪辑师的创意,一名优秀的剪辑师可以让电影进一步升华。

优秀的剪辑并不是炫耀技巧,而是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忘记剪辑,全身心投入到故事当中。”他表示,电影归根结底是讲述故事、描写人性、表达情感,这些都是剪辑师通过叙事结构和节奏来表达的。

除了剪辑师的身份,来自台湾的廖庆松同时还是一名编剧、导演。他认为一名优秀的剪辑师是电影创作必不可少的。一般而言,如果导演亲自剪辑自己执导的作品,往往会陷入原有的思维模式。这时,剪辑师可以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来观察电影的优点与缺点,并且可以在创作中提供全新的思路。

中国古诗词、美学及哲学对廖庆松影响颇为深远。他认为,电影剪辑师是电影制作过程中最后的品质保证者。剪辑师对电影素材不应有好恶,而要与素材完全交流,才能掌握影片的优缺点。他从美学角度阐释,“有我”即电影剪辑师有个人的影像架构,“无我”为影像创作者叙事语态的消失。在某种程度上,剪辑师可以让“导演”这一概念消失,让观众更加接近作品,对电影有更深的感受。剪辑师或电影创作者应当忘记剪辑技巧,忘记主观蓝图,以一种超然的、“中观”的心态,将理性、感性发挥到极致,与影片深入沟通,在影像里自由移动变化。

美国电影剪辑师迪伦·提契诺将剪辑比喻为魔法。每次剪辑前,他会先读剧本,想象演员表演方式、镜头拍摄方式、片段拆剪方式。剪辑时,他非常注意人物对话、人物动作的节奏,尽力让场面更加有趣、更有动感。

剪辑工作不应由导演“包办

李连杰版的《黄飞鸿》系列、张国荣版的《倩女幽魂》系列,这些影片的剪辑都出自香港剪辑师麦子善之手。胶片时代,因为胶片造价昂贵,剪辑师在剪接时非常慎重。麦子善说,那时,剪辑师只要按照导演的分镜头把胶片剪接在一起便可;而到了60、70年代,分镜头的工作已经由剪辑师完成;到了数字化以后,剪辑师更像是一名后期导演。

谢飞同样表示,他做导演时,导演首先是剪辑师,“剪辑是导演的必备技能”。随着电影数字化以后,拍摄成本的降低使得一部影片的素材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剪辑师的工作量。谢飞表示,这也说明一些导演、编剧的工作没有做到位。

周新霞表示,现在她接到的“修改剪辑工作”越来越多,原因并不是前期拍摄的问题,而是后期剪辑不到位。她希望影视作品更多的由专业剪辑师完成,而不是由导演一人“包办”。

廖庆松,这位被誉为“台湾新电影保姆”的剪辑师,几乎与台湾所有知名导演都有过合作。但是,这样一位剪辑大师,第一次剪辑时,也同样不知所措,“有一场戏剪了四天,但呈现出来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剪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职业,只有理论和概念是做不好剪辑工作的。”他认为,年轻的剪辑师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不断试错,才能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剪辑师。

对于剪辑,廖庆松还有一句常常挂在嘴边上的话,“剪辑就像雕像,罗丹会从石头里找灵魂,我则通过剪辑去寻找每部影片的灵魂。

在采访过程中,廖庆松反复提到“要用谦卑的姿态去感受影片、尊重影片”。面对长达数小时的素材,他每次都是多次观看,在观看过程中去体验影片,思考剪辑方式。廖庆松同样爱好文学,文学作品给予他很大的帮助。“李白、杜甫等古人的诗词佳作,每句话都是一个电影画面,他们在文学叙事上所用的手法,同样适用于镜头语言。”在廖庆松心中,剪辑的最高境界就是让观众看不出剪辑的痕迹,这就像他喜爱的作家老舍的文风一样。

相对于导演、演员,剪辑师是真正的幕后工作者,对于青年剪辑师,廖庆生给出的建议是耐得住寂寞,“一部电影的成功,是所有生产环节中每位成员努力的成果。电影制作过程中,剪辑师要把控所有的节奏,所以一部电影获得任何一个奖项都和剪辑师有关。剪辑师要把更多的心思花在如何提高自身修养,以提升自己的剪辑水平。

剪辑就像拼拼图

虽然这是迪伦·提契诺第一次来到中国,但是他和中国电影的缘分早在2005年就开始了。那一年,他以剪辑师的身份参与到了李安执导的电影《断背山》中。

对于剪辑工作,迪伦·提契诺认为永远是在平衡,“我在剪辑电影时,李安就坐在我的旁边,有时候一连数个小时他都不说话。后来他突然问道,‘影片中河水的流向是不是翻转过来了?’”在迪伦·提契诺和李安看来,河水这个镜头代表了时间的流逝,但在方向上却因文化差异出现了分歧。“河水流动代表时间,说明我和导演对事物有相似的看法,但方向上的分歧,也说明每个创作者都有对电影的不同理解。

剪辑师最大的意义是让整部影片变得更好,但这一过程并不简单,需要每名剪辑师付出极大的努力。有时候,迪伦·提契诺需要把两个小时的素材剪辑成两分钟左右的影片,这就需要反复观看素材,同时要想象各种方案。这个过程,被迪伦比喻为拼拼图,“这些镜头就像一块块拼图,不同的摆放方法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因此剪辑师要在多种组合中做决定。

迪伦·提契诺说,剪辑师在顾及导演、制片人想法的同时,也要用自己的视角去讲故事,“相比导演,剪辑师会更加客观地看待影片。很多时候,一部影片最终的剪辑版本呈现的就是最初的想法。人们在追求更好的方式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最初的想法,但直觉往往是最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