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独轮车风行现法律盲点
本报记者 高健 通讯员 文海宣
身体往前一倾就加速,在拥堵的路段,如脚踏风火轮一般,帅气地畅行无阻——电动独轮车,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因此被称作“代步神器”。可是,出了事故怎么办?
海淀法院最近审理的一起交通事故,就遇到了这样的“尴尬”,甚至连交管部门都表示无法确认电动独轮车的类型。
案例 21岁小伙儿被撞成残疾
去年7月4日晚9时,21岁的小飞(化名)和几名同学分别驾驶电动独轮车在路上骑行。在行驶至海淀区学清路与石板房南路交叉口北侧时,小飞的几名同学由西向东陆续通过路口,小飞急于追赶同学,急匆匆冲过了已亮起红灯的路口。这时,一辆小轿车由南向北正常通过路口,撞上小飞,致使其右胫骨粉碎性骨折,经鉴定伤情为10级伤残。
事故发生后,交管部门对小飞使用的电动独轮车进行了车辆类型鉴定,但发现该电动独轮车的车辆类型无法确定。但是,交管部门认定,小飞骑电动独轮车闯红灯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小轿车由南向北通过路口未确保安全,是事故的次要原因。因此,小飞负主要责任,小轿车方负次要责任。
后小飞起诉至法院,要求司机赔偿医疗费、营养费和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法院根据事故双方的过错程度,判定小飞自己负担70%的责任,小轿车司机承担30%的赔偿责任。最终,小飞获得8万余元的赔款。
商家 独轮车缺乏行业标准
代步、环保、靓丽……商家常用这些词汇来形容电动独轮车。无论是京东还是淘宝上的商家,电动独轮车的销售业绩都很不错,最高的销售量上千辆,差一些的也有几百辆的销量。而价格方面,则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
询问一些商家安全性的问题,都表示“很安全,完全不用担心”。
“最高时速是18公里,一般到了12公里就会响起警报,也就是和骑自行车的速度差不多,怎么会有危险!”一位商家这样回复。
售价较高的商家则提出,几百元的电动独轮车都是山寨货。其介绍,电动独轮车由三大组件组成:电机、电池、控制板。这些都很容易在市场上买到,只要有这些配件,就很容易组装出一台电动独轮车,成本只有两三百元。“这些山寨货很危险,比如在行驶过程中突然断电等。”
据了解,质监部门目前对于电动独轮车的生产还没有相关标准,其安全性、速度、规格等都由厂家自行开发、设计。
玩家 驾电动独轮车应持证
罗杰(化名)是一位电动独轮车的“玩家”。他认为,电动独轮车是一个新兴事物,确实有着环保、短途代步的功能,而且在锻炼身体平衡方面也有着不错的作用,不能一出事就一棍子打死,一刀切禁止电动独轮车上路,有关部门应该正确引导。
他建议初学者一定要在充分掌握电动独轮车性能和控制技巧后再上路,对此,可以开设培训机构,“持证”上路;在路上,切记不要进行急加速和其他如扭头等危险动作;驾驶前,要确认电量充足,轮胎充气正常。
此外,现在有很多改装的电动独轮车速度极快,但对驾驶者的控制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一般是做极限运动、在专门场地“玩耍”。“如果只把电动独轮车当代步工具,尽量不要改装,以免破坏了出厂时的安全系数。”罗杰建议。
交警 对“危险驾驶”会干预
“现在马路上驾独轮车的人越来越多,对此,我们还没有明确的指导管理意见。在实际中,我们的原则是‘不能危险驾驶’。”一位一线交警坦言,电动独轮车很难归类,说是机动车吧,不是;往电动车靠,也靠不上去;同样,更不同于滑板、滚轴。所以,在执法方面确实存在盲点。
“如果有人骑行过快或者在马路上玩‘花样’,我们发现后,会予以制止,进行批评教育。但现在尚无处罚依据。”这位交警表示。
同样,法官也提出,电动独轮车这种“代步神器”能上路吗、应该算是什么性质的交通工具、遵守怎样的交通规则、出了事故怎么分责等问题,都摆在相关管理部门的面前,亟须有关部门尽快制定规则,对它进行制约和管理。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