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系统思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从实现人民福祉的战略高度,用整体观、全局观协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即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着力进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走出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从根本上营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从而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变。陕西极富特色的生态资源对全国生态建设影响巨大。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时指出,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格局。这一指导思想与“五位一体”顶层设计共同构成陕西系统推进追赶超越,重点突出绿色先行,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成为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路径和重点任务。
服务于生态建设大格局,全面启动关系全国人民福祉的系统工程
近年来,陕西从国家生态安全的大局出发,围绕生态建设总体布局,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和综合账,持续推进了一批关系全国人民福祉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为了恢复良好的自然环境,坚持数十年在沙漠等生态脆弱地区进行大面积植树造林,率先在全国实施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近十年,累计造林6877万亩,森林面积由9552万亩增加到1.28亿亩,森林覆盖率由32.55%提高到43%,全省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多公里。为了汉丹江始终保持良好水质,确保“一江清水供京津”,提供近70%水量的陕南三市这一陕西最大的连片特困地区,在矿产资源开发、产业产品发展、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中为全国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承担了实施移民搬迁安置的历史性任务。至2016年12月6日,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输水60.9亿立方米,惠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沿线4200多万居民。为了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生态名片,陕西对秦岭生态进行了全面保护与科学利用,现有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等各类风景名胜区90余处,总面积达到全省国土面积的20%。
统筹推进综合治理,弥补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陕西生态环境保护是以水为重点,通过“一河两江”综合整治统筹实施的。按照“关中留水、陕南防水、陕北引水”的思路,突出治水兴水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通盘考虑水资源、水灾害、水生态、水环境问题,推进水质、水量、水能、水生物集成化管理,系统谋划建设全省水系,相继启动了引汉济渭、渭河综合整治等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对推动区域水资源调配、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发挥了重要作用。“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陕西紧紧抓住山、河、江、坡综合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一体保护、一体修复,强化国土绿化,同筑“金山银山”。按照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继续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加大对长城沿线风沙区人工修复力度;巩固秦岭治理成果,加大对秦巴山区等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及生态脆弱区的保护力度;推进“百万亩森林”建设,积极争取建立秦岭、桥山和黄河国家公园,构筑“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继续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加强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对污染的末端治理,弥补同步够格迈入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
着眼于生态建设总布局,让生态文明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生态建设总体布局就是把绿色作为必要条件,统筹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严格划定并执行各类生态红线,把各类开发引入到主体功能区这个大棋局中来,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按照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制定完善各类生态环境管理目标、空间管制要求和环境政策规定,建立国土空间开发的生态安全管控体系,实施差异化绩效考核。陕西关中以秦岭北麓、渭河沿线和渭北台地为支撑,构建以西安为中心的“两带三区”生态体系。陕北黄土高原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重大生态工程,加强资源开采沉陷区综合治理,建成以长城沿线防护林、桥山森林体系为主体的陕北生态屏障,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陕南坚持大绿色、大生态、大循环发展理念,以秦岭、巴山和汉江、丹江沿岸为主体构筑秦巴生态安全屏障,构建绿色循环产业体系,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综合改革示范区。
构建绿色经济体系,系统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核心是处理好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绿色”与“发展”的有机结合中找到新的平衡点,以科学系统的视野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主要任务是全方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优化经济结构上下功夫。近些年,陕西处于快速发展期,但总体上还显现出资源依赖和投资拉动型特点,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推进绿色发展、走转型发展之路已成必然。首先,按照存量调结构腾空间和以增量优结构扩空间的思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环境硬约束,推动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其次,按照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持续、陕南绿色循环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鼓励发展优质产能,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以循环低碳构建绿色经济体系,形成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宣传倡导先进消费理念,改变消费习惯,形成节约资源、优化环境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实现经济社会的绿色良性互动。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走出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目前,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大都与制度不健全、法治不完备有关。为此,生态文明建设整体部署突出生态优先,倡导绿色消费,坚持全领域覆盖、全程管控、全手段实施、全社会参与。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推动覆盖全省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立国土空间优化开发保护条例,形成国土统一规划与管控的新制度,使社会经济增长和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二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科学化、法制化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三是构建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四是建立覆盖全域空间和全流程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健全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以最严格的制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完善源头严控、过程严管、恶果严惩的体制机制。(作者宦洁为陕西省委党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