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双手“编织”美好生活

16.12.2015  10:55

    不久前,中国妇女手工制品博览会在浙江义乌成功举办,不仅向世人展示了我国传统手工制品的独特魅力,而且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博览会参展商共签订合作意向1646项,合作金额达到4326.89万元,仅甘肃省庆阳香包开幕式当天即获订单50万元。

    近年来,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各地妇联组织立足基层、发挥优势,发展妇女手工编织,一大批城镇下岗失业妇女、农村失地和留守妇女传承了中华优秀手工文化,实现了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手工编织带动妇女就业脱贫     新疆石河子市的小美(化名)是一位下肢瘫痪的残疾人,能够自食其力是她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愿望。不久前,她和另外600多名残疾人和下岗失业人员参加了石河子市奇异民族工艺品厂和石河子市妇联共同举办的手工艺品制作培训班。     石河子市奇异民族工艺品厂总经理韩玲自己也是一位残疾人,她比任何人都更加理解残疾人希望证明自己的愿望。之后,韩玲把制作手工产品的原料送到小美几位残疾人的家中,由她们在家完成手工制作,成品由厂里定时收回。     “我竟然可以不出家门,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了。”小美第一次拿到1000多元的工资时激动地说。就这样,小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而受到韩玲帮助的远不止小美一人。     在当地妇联组织的扶持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下,韩玲的扎蜡工艺品企业从最初只有2名下岗职工和4名残疾妇女开始,现在已经拥有1000多平方米加工制作厂房,设施完备,工人100人,其中残疾人14人。企业培养了新疆工艺美术大师2名、高级技师2名、技术人员2名、技能培训老师8名,销售妇女手工艺品的女经纪人6名。     韩玲还和周边地区妇联合作,免费培训妇女300多人;受各地妇联的邀请,深入多个协会、合作社现场指导,免费培训各族妇女2000多人,并帮助她们实现就地就业、脱贫致富。     在贵州有数百万少数民族妇女,她们大部分都会绣花,苗族、水族、布依族等民族的妇女更是有一手刺绣的绝技,但是,她们没有合适的渠道将其转化为经济收入,很多人生活在贫困之中。为此,省妇联推出的一号工程“锦绣计划”,依托妇联、企业、协会、合作社及学校开展绣娘培训,两年来培训绣娘两万余人,有效地提升了妇女手工技能,不仅传承了苗绣技艺,还实现了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照顾家庭一举两得。     在广西,玉林市博白县的手工编织企业多达430家,形成了“公司+代理经纪+农户”产业链,直接解决当地20多万农村妇女特别是贫困妇女的就业,每年流进农家女手中的工钱有两亿元之多。     ……     “通过一把剪子一根针,贫困地区妇女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收入,给老人治病、帮孩子添衣、为自己的嫁妆里加上一支银簪,从此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崔郁说。     手工编织助力妇女创业创新     成都最著名的景点宽窄巷子有家“锦华馆”旗舰店,馆内陈列着款式各异的创意羌绣制品,从头帕、围腰、鞋垫到皮包、披肩、围巾,备受年轻人青睐。而这些产品,全都出自颜俊辉的“一针一线”。     7年前,热心公益的颜俊辉,汶川地震后第二天就跟丈夫一起赶往灾区送物资送药。阿坝州是重灾区,居住着众多羌族同胞。目睹羌族姐妹们家园被毁、痛失亲人,颜俊辉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更长久地帮助她们。     “一学剪,二学裁,三学挑花绣布鞋”,颜俊辉发现,羌族妇女从小熟悉针挑线绣,羌绣群众基础深厚。“让羌族姐妹利用空闲时间居家织绣,不但能缓解灾后焦虑,更能帮她们增加收入。”颜俊辉的想法得到了四川省妇联的支持,震后两个月,阿坝州妇女“羌绣帮扶计划”项目正式启动。     为提高羌绣产品知名度,颜俊辉抓住机会同国际知名品牌接洽,展示羌绣独特魅力。她设立汶川文锦羌绣有限公司,注册“一针一线”品牌,还联合中央美术学院等单位结成设计联盟,根据市场定位产品线,开发服饰、家居及文具类系列产品,公司还和香港、台湾设计师合作,给传统羌绣制品植入时尚实用元素,打开了美国、日本、德国等海外市场。     目前,“一针一线”品牌已拥有10多个系列100多种产品,在全国开设两家旗舰店、30多家专卖店。     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一大批女性像颜俊辉一样,利用妇女手工编织制作自主创业,同时,一大批手工艺大师、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应运而生,使我国优秀民间文化得以更好传承。     据了解,全国妇联十分重视发展手工编织促进妇女创业就业工作,2011年成立了中国妇女手工编织协会,各省区市妇联层层成立协会,引导妇女将现代时尚设计和古老手工艺有机结合,推动妇女创业创新,扶持了北京巧娘、锦绣计划、龙江巧女等一大批有深度、有影响、有市场的手工艺品牌,年生产总值达400多亿元,产品远销日本、加拿大、欧盟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崔郁在中国妇女手工编织协会一届五次理事会上表示,中国妇女手工编织协会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契机,进一步争取社会资源,为会员和创业妇女搭建信贷扶持、创业孵化、电子商务、城乡对接、区域合作等服务平台,通过举办骨干技能培训、创意创业大赛等实践活动,激发更多妇女在手工编织行业释放“她力量”,打造“她品牌”,点燃“她经济”。     良好政策助推妇女手工编织发展     在贵州,为实现“民族民间特色手工产业与妇女事业同步发展”,省政府将“实施锦绣计划,培养绣娘1万人”列入今年的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不仅振奋了妇女手工从业者的精神,而且增加了姐妹们做强做大手工产业的信心。     在湖南,省妇联积极争取专项经费,投资近百万元,重点扶持以长沙湘绣、湘西苗绣、张家界织锦、怀化侗锦、益阳竹艺、醴陵瓷艺等为代表的12个省级妇女手工编织就业创业基地,依托手工编织基地,带动全省近20万城乡妇女创新创业。     近年来,在各地妇联组织的积极推动下,妇女手工编织产业被纳入当地的民生工程和经济发展调整规划。     在安徽,传统手工艺文化源远流长,风格各异的手工艺品和50多种艺术技法被列入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安徽省各级妇联组织积极配合人社部门,把发展妇女手工编织与落实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工作相结合,通过开展培训、项目扶持、扶贫关爱、“春风行动”等,引导农村转移就业妇女和城镇就业困难妇女从事手工编织。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现有以妇女为主体的手工编织企业近300家,带动妇女就业11.5万余人,年创造效益过亿元。     在黑龙江,2014年出台《黑龙江省妇女手工编织制作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9年)》,提出黑龙江省妇女手工编织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妇女手工编织制作企业,按减20%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扶持弱势群体就业。     此外,全国妇联积极协调,突破政策瓶颈,与人社部等有关部门共同出台手工编织促进就业扶持政策。北京、天津等14个省区市政府部门与妇联共同制定出台了支持妇女从事手工制作的有关政策和措施,为妇女在手工编织行业实现就业创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各地妇联组织充分发挥妇女有一技之长的独特优势,鼓励妇女宜绣则绣, 宜剪则剪,宜编则编,累计扶持各级妇女手工编织基地5000多个,带动5万多个社区和村庄的1000多万名妇女开展手工编织项目,帮助5000多万名妇女实现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和增收致富。     今年6月,全国妇联还出台了《全国妇联关于开展创业创新巾帼行动的意见》,号召各级妇联和广大妇女按照党中央要求,进一步凝聚和传递有利于妇女就业创业的正能量,进一步激发蕴藏在广大妇女中的创造活力,在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奉献巾帼之力,展示巾帼风采。   编辑:ru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