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生鲜乳质量安全工程技术中心第一次技术委员会会议召开(图文)

19.04.2016  10:54

   

动科学院 供图 

  本网讯 北京市生鲜乳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称中心)是依托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经北京市科委批准,于2015年5月份正式成立的,奶牛营养与饲料科学创新团队李胜利教授任中心主任。中心目前有固定工作人员23人,高级职称10人,有科研用房1400多平方米,校外试验基地2个。中心成立的宗旨是搭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和推广平台,开发生鲜乳质量安全控制和提高的技术,保障和提高京津冀地区的生鲜乳品质。

  中心于2016年4月7日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召开了“技术委员会第一次专家会议”,参加本次会议的有技术委员会的8位成员,包括南志标院士、谭之良、姚军虎、张胜利、王中华、李建国、路永强等专家教授,和北京市科委张燕宾博士,中国农大科研院高铭宇处长,北京农学院蒋林树教授,北京奶牛中心赵慧芬站长,君乐宝和蒙牛的代表,以及中心的工作人员。

北京市科委张博士在会上表示,创新平台应对经济转型升级起到比较大的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北京市创新平台认定的难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受领导的关注。下一步国家还会对平台和基地进行大力支持,“十三五”期间还要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已写入“十三五”规划。

  会议由李胜利主任汇报了中心近一年来的工作。中心的研究方向包括奶牛环境控制、养殖投入品研究、生鲜乳等级评定和成本效益分析、生鲜乳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等内容。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提高养殖效率和生鲜乳品质的研究,发表了12篇论文,其中SCI 6篇,获得2项专利,2015年获的农学会创新团队奖和新疆科技进步二等奖。李胜利主任表示,下一步要加强投入品的研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研发推广和国际合作。

  随后,专家组对中心的工作、发展方向和未来的工作进行了讨论和建议。专家指出,生鲜乳的质量包括营养品质、生物安全(传染病、微生物)、化学品污染(重金属、霉菌毒素)等方面,要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中心要做一个开放的平台,可以把其他单位纳入进来,中心是要出技术、标准、规范和产品,要与企业开展合作,培养一批出技术的企业。在研究方向上可以考虑将疫病防控纳入进来、开发功能性乳制品、解决青贮发霉变质问题、出版京津冀质量报告等。

  南志标院士做了讨论总结:指出中心要有一个定位,要促进产业化的发展,开展中试、小试,促进成果转化。研究方向上注重学科交叉,可吸纳农业经济方面的人才开展成本分析。依托管理单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科技评估体系,不能只限于论文,还要包括技术、产品,并在人才引进方面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