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青海:又见河湟染春色

16.03.2017  08:10
  3月初,湟水河畔,艳阳映照,微风徐徐,潺潺流动的清水荡漾开来,一排排青海云杉耸立河滨两岸。站在西宁市南山顶上,放眼望去,亭亭云杉树以其傲人的身姿展示着一年年来青海绿化荒山的累累成果。
  青海省林业厅造林处副处长白永军感慨:“生态是青海的本色,绿色是青海的底色。近年来,湟水河流域各县市对造林绿化工作非常重视,全民参与更是广泛,热情高涨……”
  2016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青海省委提出要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以“五大生态板块”为重点,完善“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力争到2020年实现重点生态治理区全覆盖,这为全省林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一年,青海林业突出国土绿化、资源保护、产业发展、精准扶贫、林场改革等重点,统筹施策,精准发力,全省完成林业投资30.5亿元,营造林124933公顷,防沙治沙92833公顷,完成森林抚育24200公顷,生态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然而,我省还有一些地方生态很脆弱。为此,抓好植树造林、培育森林资源、发展产业等各项林业工作,不断把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引向深入,势在必行。
  与林山为邻,不需远行。“走,到南山转转!”已成为西宁人的休闲方式之一。每到夏天,层层梯级绿化映入人们的眼帘。多年来,西宁市坚持和突出了综合治理以绿化为准,实行水、土、林、田、路一齐上,坚持突出治坡和治沟相结合,扎实推进南北山三期绿化工程。
  在加快推进林业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不断扩大全市绿化面积,2016年完成3620公顷南北山三期绿化工程建设,实施大南山低效林及退化林分改造1667公顷,完成大南山386公里的道路行道树改造,栽植苗木21.8万株,广大市民在享受优美生活空间的同时,也享受到了更美的生态环境。
  今年,西宁市又制定出了自己的绿色发展“规划图”,主要围绕建设“一芯二屏三廊道”的生态格局,大力推进城区重点绿化项目建设进程。
  以城西区火烧沟为中心,建设规模为1340公顷的公益林改造项目;实施造林任务4669公顷的南北山三期绿化工程;实施人工造林面积为1139公顷的2016年低效林改造工程;实施1206公顷的退化林分改造工程等五大造林工程,通过用好用足现有的绿色生态优势,狠抓山地绿化工程,积极为古城西宁发展构建一道亮丽的“绿色屏障”。
  美丽青海,绿色是根本,大地只有披上了绿装,才会有美的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面临的压力也随之加大,这就要求我们要采取多种方式,在能栽树的地方都栽上树,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绿化档次,努力实现天蓝、水清、山绿、花香。
  让青海大地绿起来、美起来。在此过程中,守卫着青海“东大门”的民和人民并没有轻易满足。
  2月27日,沿着黑色的沥青路,行驶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居环南路上,一排排青海云杉缓缓向后倒去,白色路灯杆恰到好处地如影随形。沿线的绿化带里,栽植着金叶榆、紫叶矮樱、水蜡等植物,由于气温因素,安装的风障还未拆去,新栽的各类苗木整齐划一地刷上一米高的白浆,树下错落有致的灌木花色各异,多彩有趣。
  民和县林业局园林绿化服务中心主任柳智永告诉记者,去年,县里投资850万元,对居环北路、川垣七路、川垣八路的绿化以及博爱广场、川垣南路、川垣北路等重点绿化区实施提升改造工作,栽植各类乔灌草23种,栽植乔木6000余株,大力推进身边增绿,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
  为了厚植生态优势,进一步高质量拓展绿色空间,海东市今年将持续推进“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建设,在全市实施“大绿化、大造林”行动,到2020年,争取森林覆盖率达到36%以上,同时持续推进南北两山大生态屏障,完成高标准造林。
  在促进绿色惠民富民的过程中,海东市将造林绿化工作同生态重点工程结合,同湿地、山体森林公园建设结合,成立互助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和乐都大地湾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加强湿地保护机构和人员建设,并将于今年春季完成边家滩山体森林公园建设主体景观绿化工作。
  无论是随意漫步,还是坐车行驶在省城西宁的大街小巷,人们在不经意间抬眼望去,都会发现,西宁正被一抹抹靓丽的颜色所装扮起来。这是西宁市在去年春季全力开展的花街营造和盆花造景工作,各区创新花街摆放模式,丰富草花花色品种,全面完成城区绿化景观提升、花街营造和盆花造景、补植补栽等工作。
  为丰富植物季相,达到“春季有花、夏季有色、秋季有果、冬季有绿”的景观效果,西宁市对15条主要街道和新宁广场、中心广场进行景观大提升大改造,乔、灌、花、草合理搭配,形成层次分明的绿化空间。同时西宁市还启动西堡生态森林公园、国家环城生态公园试点项目,全面完成城区主要街道及广场绿化景观提升工作。
  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真正让绿色走进了人群,是“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经过美化绿化的地方,处处呈现出“路连林隔,林水一体,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迷人风光。
  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归根到底就是要造福于民。
  3月初,在湟源县和平乡茶汉素村,青海牧盛草原生态治理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祁生武和两位技术人员正在观察苗木的长势。
  祁生武指着半山腰上的云杉和圆柏说,我们结合当地山区气候状况、地形地貌,采取行间混交的配置模式,将云杉和圆柏彼此隔行进行混交,已栽植20余公顷,这对防治树木病虫害、保持山体水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祁生武的公司不仅种植苗木,还参与县里的造林绿化工程,从2009年开始,年年如此。
  “树定根、人定心,党的林改政策就是好,我们村从脑山搬到山脚,原有的山坡上都种上了青海云杉,村里的部分村民还跟着祁总一起种树,一年也有不少收入。”波航乡石崖湾村党支部书记张启辉对记者说。
  2016年青海省出台实施了《加快林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中藏药材种植基地建设的意见》,同时制定了《2016年度枸杞沙棘百亿元产业实施方案》,大力推进林业产业特色化、规模化发展,产业质量和效益得到稳步提升,全省特色经济林达到241733公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生态+经济”的创新模式,既改善了农村百姓生产生活环境,又帮助群众增加了收入,这正是造林绿化坚持“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相结合的体现。
  沿着民和县二道沟向南山走去,一株株开始返青的油松、白榆让人心里涌动一阵阵欣慰,徜徉在老百姓的苗木基地,我们为孕育着满目的翠绿所陶醉,更为青海儿女关注绿色、投身生态建设的热情所振奋。(刁永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