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市生态葬比例达5成 殡仪馆将环保改造

21.10.2015  11:24

  市民政局日前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绿色生态殡葬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力争骨灰安葬生态化比例达到年安葬量的50%,市民政局此前透露,去年生态葬的比例仅占20%。而对于租用合同到期的传统墓穴,应以适当方式进行节地生态化改造,原则上不再以传统墓穴的形式续租。

  《意见》明确,在生态葬方面,各公墓经营单位要大力推广树葬、花葬、草坪葬和立体安葬等多种节地生态葬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殡葬需求。到2020年,基本实现遗体处理无害化、服务环境园林化,祭祀文明程度大幅提高,环保型殡葬用品广泛应用;完善生态安葬奖补制度,基本形成惠民殡葬政策体系。力争骨灰安葬生态化比例达到年安葬量的50%,骨灰撒海数量达到年火化量的4%以上,骨灰景观撒散数量达到年火化量的2%以上,有墓地的区县都要建设一处绿色生态墓地示范园。

  除了墓地,殡仪馆也要进行环保改造。市民政局副局长陈卫东介绍,全市12家殡仪馆现有90台火化机、28台焚烧炉,一年火化9万具遗体,焚烧大量物品,目前还有半数以上火化机、三分之二以上的焚烧炉没有任何净化装置,其中有半数属于无组织焚烧排放的简易型焚烧炉,造成空气污染。因此,《意见》提出,2016年6月底前完成全市殡仪馆火化机和焚烧炉的环保技改任务,加装先进的尾气净化处理装置。到2016年底,各殡仪馆要做到对鲜花、花圈、衣服等物品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

  核心

  记者此前曾报道,本市生态葬存在标准和参照模式缺乏,公墓发展积极性不高,生态葬补贴不够,群众接受度较低等难题。记者对照新出台的《意见》,发现上述几方面均有针对性的规划和安排。

  问题:生态墓建设无标准

  回应:坚持“先建公园、后建墓园”理念

  生态葬是近年来的新事物,由于没有统一的定义和标准,给一些地方推广带来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本市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先行先试,建设生态墓园,探索积累的经验,最终将向全市推广。

  新出台的《意见》提出,推广八宝山革命公墓生态示范墓园的建设经验,坚持“先建公园、后建墓园,建墓不见墓”的建设理念。经营单位要节约现有墓地资源,采取过渡方式因地制宜建造墓位占地面积低于0.5平方米、墓碑高度低于0.5米的小型节地葬,提高土地单位面积利用率。提倡和鼓励建设艺术墓区、景观墓区,大力改善“排排墓、椅子墓”布局,改善墓园的整体效果。

  《意见》还提出,对于租用合同到期的传统墓穴,应以适当方式进行节地生态化改造,原则上不再以传统墓穴的形式续租。鼓励将传统墓穴进行节地生态化改造。

  问题:补助力度不足

  回应:区县将生态葬纳入奖补范围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生态葬中对海葬的补助力度最大,不仅免费,补助还从过去的2000元提高到4000元。市殡葬系统相关负责人透露,补助是推动生态葬的重要动力之一。

  《意见》强调,各区县民政部门要完善生态安葬奖补政策体系,加大政府购买节地生态安葬服务力度,逐步将树葬、花葬、草坪葬、撒散等不占地或少占地的生态葬纳入奖补范围。区县民政部门可以对本地区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逝者亲属给予必要的奖励。

  问题:生态墓推广不积极

  回应:经营性公墓设骨灰撒散区

  记者此前了解到,出于先期建设成本高,后期维护麻烦等因素,一些公墓在推广生态墓地上不够积极。

  《意见》为此提出,本市将加快推进骨灰林规范化管理,要以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葬法为主,不再新建传统墓碑。到2020年,骨灰林生态安葬比例要达到100%。此外,还要加快推进骨灰撒海、骨灰景观撒散的推广工作。积极倡导公墓经营单位设置骨灰深埋、地面不留标记的骨灰景观撒散区。鼓励公墓经营单位率先进行骨灰景观撒散区建设试点。到2020年,全市所有经营性公墓均应设置骨灰景观撒散区。

  问题:群众接受度不高

  回应:鼓励党员干部带头生态葬

  目前,生态葬在群众中还存在一定的接受难度。《意见》提出,党员干部应当带头实行生态安葬,采取骨灰存放、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葬法。

  《意见》还提出,大力提倡集体公祭、网络祭扫等文明低碳的祭扫方式,建立网上公墓、网络纪念馆和悼念平台,为逝者亲属提供便捷的网络追思怀念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