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北林大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11.03.2015  20:34

 

      3月9日晚,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生态文明建设纪实》。这一重大新闻报道在北京林业大学引起了强烈反响。

 

 

      开学伊始,工作千头万绪。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宋维明把此文认认真真地读了两遍。他告诉有关部门,在校园新闻网、微信上及时转发此文,让广大师生员工都看到。

 

      宋维明深有感触地说,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共识。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政党特别是执政党的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个。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战略谋划,使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成为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重要的推动力。

 

      他指出,在目前中国乃至世界发展的整体趋势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正在突出出来,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在习总书记的领导下,中国政府主动适应全球环境变化和国际绿色经济发展大趋势,从促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国家发展的整体布局。这对我国乃至世界进步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60多次论述了生态文明,频度、高度、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总书记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都需要我们认真领会和全面贯彻。

 

      宋维明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对涉及生态的价值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发展格局的全方位变革和构筑的系统工程。这个重大变革和宏大工程的实践,必须以人才为基础,科技创新为突破。

 

      他说,行业特色大学必须承担为生态文明培养人才、提供支撑、奉献智慧的使命。尤其是和社会经济部门联系紧密的行业特色大学,更应主动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为生态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北京林业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将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绿化国土的理念融入自己的事业里。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进程中,更是责无旁贷,肩负着传承生态文化,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的重任。

 

      他说,北京林业大学的办学目标是把学校建成国际知名、特色鲜明、高水平的研究型林业大学。其中的内涵应该包括三点:一是坚持以林为特色。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林业对资源、环境和生态发展的重大需求,继续做强林学及其相关优势学科,强化特色学科的优势,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二是瞄准国际前沿,找准国际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发展参照系,推进国际化进程,推进优秀生态文明学术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三是加快实现研究型大学转型。以高质量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基础,培养一流的创新型人才,争取多出标志成果,提升科技创新总体水平,支撑和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据他介绍,北林大近年来不断创新培养机制,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将生态文明理念渗透进学习、研究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校开设了40多门生态文明相关的课程,有的讲授生态文明的课程还入选了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二是坚持学科与专业建设一体化和“政产学研用”。林学等特色专业推行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面向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科学定位,与有关单位开展人才培养的深度合作,通过创办“梁希实验班”等途径,为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新办专业强调“厚基础、宽口径、重技能”,探索与生态文明相结合的生长点;三是“善思明理,知行合一,引领生态文明”,践行实践育人。培养学生献身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理想和情怀。坚持生态文明实践不断线。

 

      他说,要发挥学校雄厚的科研力量,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探索与行业部门和生产单位的协同创新的科研模式,深入开展科学研究,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难题,加强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科技示范和技术培训,把最新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及时应用到生态环境建设中;依托丰富的生态教育资源,做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大力研究、发展和传播森林文化、湿地文化、花卉文化等绿色文化,促进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A01)

来源:绿色新闻网作者:绿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