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化要接地气
18.05.2015 10:10
本文来源: 林业大学
在日常生活中,提及生态文化,总让人觉得高远、深奥而抽象。究其原因,无不是因为在生态文化建设中,我们多倾心于逻辑严谨的理论解析、忧心忡忡的调查反思等,往往专业过强,以至于通俗不够、严肃有余、趣味不足,再加上篇幅过长,让人很难读得下去,也很难看得明白。即便有普通百姓能看懂的、相对短小精悍的文章,也大多是说教式的,看了也觉得嚼蜡般索然乏味。
生态文化不能仅追求“高大上”,殊不知“曲高”之后便会“和寡”,就当前而言,更要俯下身子“走群众路线”,不要总以“环保很专业”为托词,不肯放下身段。近年来,贴近生活的教育、卫生等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屡见不鲜,成为人们闲暇的消遣和饭后的谈资。然而,不管在报刊杂志上还是电视、网络上,却很少看到接地气的环保文艺作品,难道是因为缺少感人的环保典型和生动的事例吗?并非如此,是因为我们缺少对生态文化建设的思维转变而已。
生态文化是一个大舞台,应鼓励“嗓门好的”亮一亮“高调”,还要发动更多音色不算完美的草根一族参与进来,让他们唱一唱自己的环保生活,如此一来,舞台才会更热闹,“生态文化大合唱”才会更洪亮。
就拿笔者来说,并非环保学者,也不是文化名人,但曾尝试撰写过几篇环保题材的故事类“豆腐块”。倍感意外的是,这些稿件发表后,竟然又被《新华每日电讯》等多家知名报刊、网站转载,而且读者反响不错。事后揣摩,或许文中的道理不深、专业术语不多,只是把切身的经历和体味鲜活而生动地呈现了出来,字里行间融入了情与理,能够让读者在开怀一笑或者尴尬难过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共鸣、有所启发,这才让拙文受到诸多垂爱。
生态文化是属于全民的,理应全民参与。全民参与重在培养成千上万的草根作者,引导他们用一读就懂的生活化语言,讲身边的环保故事,诉内心的环保感悟,为生态环境保护发声,为生态文化建设出力。这样一来,点点滴滴的民间力量汇聚起来,必将会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文化洪流。(wp) 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王欣
本文来源: 林业大学
18.05.2015 10:10
直击现场!你好,新同学,北中医欢迎你!
蝉鸣渐远,初秋已至
风华正茂,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