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忠实履行生态卫士职责 努力建设美丽兵团

23.06.2016  18:39
   中国林业网6月23日讯     “十二五”期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党委按照“履行生态卫士,建设美丽兵团”的总体要求,立足实际,多措并举,不断推进防沙治沙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兵团防沙治沙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加强组织领导,提高科学规划能力。一是成立防沙治沙工作协调领导小组,通过签订责任状形式,将防沙治沙任务、责任进行逐级落实,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已初步形成。二是下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编制《兵团“十二五”防沙治沙规划》,并将“十二五”防沙治沙工作纳入了兵团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三是会同新疆自治区共同编制《新疆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一期建设规划(2011-2015)》和《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防沙治沙一期工程建设规划(2011-2015)》。目前,两项规划已获得国家批复,并开始陆续启动实施。
  完善治理体系,推进防治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重点公益林、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工程,全面推进兵团防沙治沙工作,初步构建了以绿洲外围荒漠生态林、防风固沙基干林和绿洲内部农田防护林、居民区绿化林为主体的四级生态防护屏障体系,森林资源实现“质”与“量”双增长。截至2015年底,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17.1%上升到18.6%,森林蓄积量3340万立方米。164个平原团场有134个实现了农田林网化,80%以上农田得到林网的有效保护。
  完善各项制度,保护沙区林草植被。一是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国家级公益林保护和管理体系,兵团、13个农业师、123个团场,共配备监管员495人,专职护林员2466人,兵团1595万亩国家级公益林得到了较好保护,沙区植被状况进一步好转,荒漠化和沙化程度持续减轻,局部治理成效显著。二是严格划定基本草原,实施退牧还草、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重大工程和补助政策,兴建人工草场,以草定畜,大力发展舍饲圈养和标准化养殖,减少了天然草地承载负荷,治理区初步遏制了草原生态加速退化的趋势。“十二五”期间,共实施草原封禁280万亩。三是加紧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落实到基层。“十二五”期间,兵团共建设高效节水工程520.5万亩,节约用水5.6亿立方米,其中的大部分水量用于生态,为做好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水源保障。
  增强执法能力,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开展严厉打击国家级公益林毁林开垦、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严厉打击毁林开垦等非法占用林地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有效保护兵团沙区内的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五年来,共查出违法违规案件551起,涉及林地5.55万亩,蓄积700.69立方米。其中刑事案件40起,依法追究涉案人员47人,依法有效保护了林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依靠科技支撑,提高防沙治沙成效。始终把科学防治放在首位,充分遵循自然规律,研究探索出大量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和技术。如采取乔灌草结合、封造结合等形式,加大了径流造林、雪墒造林、抗旱节水造林为主的林业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为提高防治成效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兵团实际完成沙化土地治理732.6万亩,完成国家下达计划任务的244.2%。其中,人工造林232.4万亩,封沙育林48.6万亩,沙区人工种草170.6万亩,机械治沙1万亩。截至2015年末,兵团特色林果业面积已达308万亩,年产干鲜果品348.9万吨,分别增长16.2%和184.7%。沙棘、枸杞、甘草等沙生药材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十三五”时期,兵团将以进一步牢固树立兵地防沙治沙“一盘棋”思想,围绕“生态垦区、美丽兵团”生态建设任务,将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放在首位,将南疆垦区防沙治沙作为工作重点,加大荒漠化治理和防沙治沙建设,切实形成稳定高效的沙区绿洲生态安全屏障。到2020年,计划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新增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25.05万亩,新增退耕还林工程人工造林100万亩,森林抚育1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0.6%。同时,新增一批具示范带动作用的林下经济产业示范基地、特色沙产业示范园和沙漠公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