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生态保护和精准扶贫 代表委员助力建设美丽北京
中新网北京新闻1月15日电 (记者 杜燕 刘文曦)如何让北京的水更绿、天更蓝,如何助力扶贫攻坚?在进行中的北京市“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畅谈参与保护生态环境、助力扶贫攻坚的履职经历,用议案、提案和实际行动,助力建设“天蓝、水清、土净、地绿”的美丽北京。
推进永定河生态治理和修复
长期从事水务工作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水务投资中心总经理毕小刚,是担任政协委员的第二个年头。他表示,一直在考虑服务百姓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针对当前北京市正在落实的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毕小刚称,目前正在抓紧推进永定河生态治理和修复,沿河将形成溪流—湖泊—湿地连通的绿色生态廊道,将把永定河过去长期断流、局部安全隐患多、污染严重、局部地区盗采砂石的问题逐步解决,“从前那个破烂不堪的永定河,将变成安全的河、生态的河、干净的河、流动的河,成为一条生态走廊,沿岸市民可享受这项生态成果。”
四环内布置冷岛效应蓝绿空间
北京市人大代表、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副主委、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闵庆文,长期从事生态环境保护。连任两届人大代表的他,十分关注城市热岛效应问题,并提出建议有关部门合理配置绿地空间形态。
他建议,在人口密度高但人均绿地资源相对较低的四环内,优先布置冷岛效应高的水绿一体的蓝绿空间,并增加立体绿化与绿色屋顶建设;在四环到六环间,可优先配置冷岛功效中等的大尺度蓝绿空间,从而促进区域内部绿地资源均衡。
去年安排帮扶支援资金65.16亿元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马新明表示,北京已初步打造并构建了具有首都特色的扶贫新模式。
他介绍,2018年,北京市共安排帮扶支援资金65.16亿元,动员社会各界捐赠4.8亿元,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向基层和贫困村、贫困户倾斜,确保资金80%以上用于精准扶贫。同时,选派1739名干部人才到受援地区开展扶贫协作,比2017年增加117%,实现结对帮扶贫困县挂职干部人才全覆盖。全市16个区、388个街道、748个社区(村)与受援地区72个县、424个贫困乡镇、692个贫困村进行对接帮扶,实现对区县、贫困乡镇、深度贫困村结对的全覆盖。
将加工技术引入帮扶地区
民营企业也积极参与到扶贫攻坚中。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凯达恒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长安介绍,从2016年开始,将企业擅长的休闲马铃薯、果蔬加工技术引入内蒙,带动了至少3万种植户,全部以订单方式收购,确保农民长期稳定增收。
刘长安称,去年,公司的金融扶贫项目已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179户、386人实现脱贫,和15家合作社(村集体)完成订单合同3.5万吨,受益贫困户涉及326户、912人。此外,还与察右前旗、察右中旗6个深度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量身定制帮扶方案,帮扶246户贫困户“摘帽”。
他表示,预计今年开工建设的二期工程项目到2020年将实现产值30亿元,预计带动3万个种植户,帮扶300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增收脱贫。(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