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机收难,痛点好找破解不易
地不平。我国甘蔗种植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蔗田多为丘陵坡地,地面坑坑洼洼,很多地方坡度都在13°以上。甘蔗收获机不仅保证不了作业效率,甚至还有发生侧翻的危险。广西计划创建500万亩“双高基地”,其中重要一项是将坡15°左右的坡地降到13°以下。以凯利公司平整土地1500元/亩成本计算,就需要75亿元,投资巨大。
地块小。甘蔗主产区蔗田细碎化严重,甘蔗收获机自然“难以展开拳脚”。现在广西的平均地租为600~800元/亩,好的地块要1000元/亩,通过机械化赚的钱基本和土地租金抵消了,于是就出现广西蔗农小户种植还能勉强盈利而种植大户却赔钱的怪事。而巴西1亩地的租金才一两百元,就算全程机械化水平能跟上,我国蔗糖的竞争力还是不够。
机器贵。甘蔗收获机价格昂贵,国产的要一百多万、进口的要两百多万。购机补贴额度与机器价格相差甚远。由于机收并未大面积推开,甘蔗收获社会化服务组织成长缓慢,广西全区才有119台收获机投入作业(部分收获机还属于试验示范)。而广西、云南两省(区)甘蔗生产大县中,11个是边境县、29个是国家级贫困县,地方政府拿不出太多配套资金支持甘蔗机收。
农艺落后。现在甘蔗可以实现机械化种植,但囿于地势起伏、地块大小,行距不一、垄向不直。而甘蔗品种老化,长得不直,且不耐倒伏。在这种情况下,甘蔗收获机往往是“无从下口”,作业效率甚是低下,还经常出现甘蔗机收压坏甘蔗宿根,第二年不能发芽的问题。
糖厂有苦衷。现在糖厂制糖设备多为整杆式入口设计,机收的甘蔗却是切断式的,影响作业效率,而设备改造成本高昂。切断式甘蔗往往杂质偏高,遇到下雨天含杂率会更高,甚至会出现无法收割的情况。而且切断式甘蔗容易氧化变质,不耐存放。切断式甘蔗需要专门的田间转运车,这又增加了运输成本。所以,糖厂并不太愿意收购切断式机收甘蔗。
虽然,甘蔗机收痛点很清楚,也能找出相应对策,但是往往因为成本太高,而难以推行。只有政府、糖厂、蔗农、机收服务组织形成合力,进行系统性环境条件建设,才能觅得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