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20.01.2015  02:16
   国家林业局政府网1月20日讯     2012年~2014年,国家林业局累计下达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51个,基地建设总任务量17.7415万亩。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紧紧围绕全省林业中心工作,突出重点,组装相关林业科技成果,整合相关林业技术力量,发挥技术集成和示范引导作用,有效解决了林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和难题,培养和壮大了甘肃省林业行业人才队伍,取得了建设一批高质量示范园、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帮助一批农民致富的显著效果。
      一、建成了示范基地,加速了名优经济林建设步伐。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紧紧依托甘肃省经济林区域资源优势,立足市场需求,始终坚持以扶持名优经济林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强了以油橄榄、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示范基地建设,辐射带动了项目区周边群众参与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建成了一大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名优经济林示范基地,提高了生产能力,增加了林产品的有效供给。通过积极开展花牛苹果、油橄榄、核桃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实现了基地建设由面积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加速了全省名优经济林建设步伐。
      二、优化了产业布局,加快了经济林果的产业化进程。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通过国家财政资金的投入,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到项目建设中,并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集中资金、重点扶持示范带动作用强,有利于优势产业发展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效地利用了山区非耕地资源和特色植物资源,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注入了活力,改变了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增强了项目区经济实力,提高了项目区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社会的发展。这些项目的实施,在引导区域第一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应地带动了第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培育了区域主导产业的逐步成型。目前,大部分项目基地已经初具规模,效益凸显,项目的实施有效地利用了当地的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调整了当地的农业产业经济结构,加快了经济林果的产业化进程。
      三、促进了农民增收,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在大力提高林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的基础上,为广大农民的增收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持续稳定的渠道。项目通过“公司+基地”和“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不仅使农民从事种植和加工业生产的利益得到保障,而且使农民可以分享到加工销售环节的部分利润;同时,通过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直接增加农民的现金收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四、改善了生态环境,绿化美化了宜林荒山和荒地。大多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所涉及的树种都属于生态经济型树种,在创造客观经济价值的同时,生态效益也十分显著。通过项目的实施,有效促进了项目区荒山绿化、水土保持,改善了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美化了山区面貌。特别是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广大农民群众经营山林的积极性大幅提升。以核桃为例,由于近年来核桃价格的快速上涨,市场需求不断增强,大部分宜林荒山、荒地被企业或种植大户流转种植核桃,带动了大规模的工程造林,原来的荒山、荒地变成了如今的青山绿水。(甘肃省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