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张杰:印对外战略两面性值得关注
从印度总理莫迪近期的系列言论中,我们可窥见印度对外战略走向的两面性特征。依笔者所见,莫迪在对外战略方面制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强化与美日等国的军事合作,通过弱化甚至抛弃与印度军事长期合作的俄罗斯,来换取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全面支持;另一方面,利用自身的不结盟地位,尽可能地获取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对印度的经济投资。
与两手准备对应的两种策略则是,一方面,广泛构建同全球主要国家的各种多边性质的合作关系,来最大化地拓展自身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在面临重大的国家利益冲突时,可能会采取灵活变化甚至妥协性的外交策略。
印度的对外战略出现两面性并非偶然。从莫迪推进的“印度制造”振兴计划来看,主要目标是瞄准与利用印度巨大的人口数量优势来发展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精明之处就是暂时避开了西方发达制造业经济体的直接竞争。但是,与中国、巴西、墨西哥等这样的制造业发展大国形成了竞争态势。任何一个新兴大国的崛起,都将面临既有守成大国乃至多个竞争性新兴大国的压力与挑战,一旦出现对外战略失误的情况,所付出的代价将会巨大。
针对中国的“印美同盟”并不符合印度发展利益最大化的根本目标。而印度作为“一位朋友和伙伴”的崛起符合美国的利益只能是暂时的。从长远来看,强大的印度必将“自觉”或“不自觉”地削弱美国的霸权体系。中国也不可能消极面对印度对外战略的新变化,将会采取积极主动的外交策略加以应对。
更应值得关注的是,印度今后的对外战略很有可能是“经济民族主义”和“机会主义”的复合体。一方面,印度的固有政党体系和本土利益集团的存在,决定了印度的对外开放战略不可能涉及印度的核心经济和产业部门,因此,今后印度的对外战略可能在“经济民族主义”和“对外开放”两个立场之间来回摇摆;另一方面,随着印度的制造业发展与别的新兴大国或发展中国家冲突和矛盾的加大,印度有可能会调整甚至摒弃“不结盟”的立国原则,强化与美日西方发达国家的同盟关系,通过操弄某些特定的地区矛盾,来最大化地谋求印度制造业崛起的机会与空间。
对此,中国应保持定力,冷静应对。印度能否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还面临众多不确定性。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很大程度上是各种具有“中国特质”的综合因素的作用结果,而非别的国家可以轻易模仿和超越。中国可以采取帮助印度在内的多个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发展的对外策略,通过组建“发展同盟”,推动世界实现包容性、平衡性发展格局的形成。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原文链接: [环球时报]张杰:印对外战略两面性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