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届环境与土木工程智能检测监测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20.12.2020  23:21

  中新网北京新闻12月20日电  为期2天的全国首届环境与土木工程智能检测监测发展论坛今天在北京举办,院士、众多工程检测&环境监测行业领军专家以及人工智能、卫星遥感、大数据、5G云计算等领航新技术企业代表共同研判环境与土木工程检测监测未来趋势,把握发展先机,助力工程和环境检测监测产业创新发展。

  本次大会是在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民政局的指导下,由中关村智盟环境土木智能检测监测产业联盟主办,以“智能检测、融通创新、赋能发展”为主题,紧扣当前科技热点、北京优势和中关村特色。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金双根以“长江流域和经济带水环境严重破坏和污染”为例介绍了水质监测是有效解决全球水环境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以及智能测绘信息技术、智能遥感信息技术等新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前景。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黄宏伟介绍了无线感知网络监测技术研发;隧道、铁路、边坡、桥梁安全的智慧监测应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结构病害检测技术。他强调,岩土和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无论在建造期还是运营期,都需要智慧的监测/检测来管控,工程安全风险向“精细化”管控发展,“AI”技术有助于实现工程风险的高效。

  清华大学3S中心主任赵红蕊谈到探讨遥感与生态可持续性,并呼吁大家今后的重点是与时俱进关注生态可持续发展。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瓅结合讯飞人工智能实践,介绍人工智能发展史和最新进展,分析人工智能成功因素,并展望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叶英主要从隧道施工面临的风险与挑战,隧道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提高安全性的方法等内涵和外延概述了隧道施工多元信息预警平台。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呙润华教授阐释了管理、建设、施工、养护、材料供应商、使用者等交通基础设施利益相关方在全生命周期通过共用平台对设施进行从数据到决策高效数据共享式使用和管理,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医院,提供设施检测、诊断、处治、维护、性能监测、质量追踪等全方位服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彭军谈到卫星合成孔径雷达(InSAR)在监测中的应用。他结合自身相关研究成果,对微波遥感概述、InSAR原理、DInSAR技术与案例、时序InSAR技术与案例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中关村智盟理事长孟表柱分析了工程检测行业现状、存在问题、行业趋势展望以及领航新技术为检测行业带来的机遇,阐述了检测先行的优势,工程及城市基础设施需依托数字化基础,新技术催生了检测技术手段升级:如卫星发展(遥感、遥控、遥测)、雷达技术、振动放大技术应用、光图像识别技术应用、声频识别应用等,行业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已然成为大势所趋。 

  此外,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正斌、河海大学地球工程与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袁宝远、北京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副主任胡志刚以及北京交通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系副主任、铁路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白明洲等结合各自领域探讨了如何依托大数据、新技术、新方法,推进稳定、实时、智能化的监测预警体系。

  据悉,AICC&AIEC大会是由中关村智盟环境土木智能检测监测产业联盟主办的工程环境检测监测领域高层次的品牌活动,是中关村智盟链接国内外工程检测&环境监测行业领军专家、活跃学术资源,搭建前沿行业研讨的高端交流平台,每年举办一次。今后,中关村智盟将会在服务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形成新的能力、展现新的作为。探索创新运营服务模式,引导科技成果创新孵化,聚焦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加强资源垂直整合力度,构建垂直细分领域的良好创新生态,增强化知识产权、整合升级创新企业孵化、加强高精尖产业研究咨询、科技大数据、论坛会展、人才服务、企业管家和共性技术服务,构建功能齐全的服务体系。(完) 【编辑:陈建】

中关村5G创新应用大赛总决赛冠军揭晓
  中新网北京12月19日电 (记者 于立霄)20Bj.China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