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首轮强化督查揪3800余问题企业 执法多次受阻
中新网北京5月5日电(汤琪)“截至4月27日,第一轮次28个督查组现场检查企业(单位)5713家,发现存在环境问题企业3832家,约占检查总数的67%……”
5月4日晚,环保部公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的首轮“战报”。此番强化督查被称作环境保护有史以来,国家层面直接组织的最大规模行动。
中新社记者 李慧思 摄
首轮强化督查“战报”出炉
——共发现问题企业3832家
今年4月7日开始,环保部从全国抽调5600名环境执法人员,对京津冀及周边传输通道“2+26”城市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
“2+26”城市具体为北京、天津市,河北省石家庄、唐山、保定、廊坊、沧州、衡水、邯郸、邢台市,山西省太原、阳泉、长治、晋城市,山东省济南、淄博、聊城、德州、滨州、济宁、菏泽市,河南省郑州、新乡、鹤壁、安阳、焦作、濮阳、开封市。
据媒体报道,按照安排,每个督查组8人,对上述城市开展驻点督查,两周轮换一次,每个城市全年共安排25轮次。
环保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中新网记者,第一轮强化督查实际历时3周时间,已于4月27日结束,并完成了第一轮和第二轮督查人员的工作交接。
5月4日晚,环保部通报称,截至4月27日,第一轮次28个督查组现场检查企业(单位)5713家,发现存在环境问题企业3832家,约占检查总数的67%。
中新社记者 张浩 摄
发现哪些突出问题?
——“散乱污”问题企业1234个
环保部消息称,此次行动主要对7个方面进行督查——相关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落实大气污染防治任务情况,固定污染源环保设施运行及达标排放情况,“高架源”自动监测设施安装、联网及运行情况,“散乱污”企业排查、取缔情况,错峰生产企业停产、限产措施执行情况,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企业治理设施安装运行情况,等等。
从第一轮督查反映的情况看,“散乱污”企业违法生产、防扬尘措施不完善、未安装污染治理设施和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等问题较为突出。
据环保部此前通报,首轮督查存在问题的企业中,“散乱污”问题企业1234个,超标排放的17个,未安装污染治理设施的342个,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的328个,涉嫌自动监测弄虚作假的9个,存在VOCs治理问题的122个,防扬尘措施不完善的846个。
对此,环保部表示,希望各地政府高度重视,继续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集群,并要求各督查组继续以“散乱污”企业为工作重点,督促地方做好“散乱污”企业的清理整顿工作。
督查遭遇哪些挑战?
——多地发生拒绝检查、阻碍执法事件
记者注意到,从环保部公开通报的信息来看,督查组的工作并非一帆风顺。
环保部4月21日的通报就曾显示,自督查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发生拒绝检查、阻碍执法事件共11起,涉及山东省济南市、聊城市、济宁市、河北省邢台市、山西省阳泉市、河南省濮阳市等6个地市。
其中,最早曝光的两起事件引发社会舆论的强烈关注。
据环保部4月16日的通报显示,16日上午,环保部强化督查第十五督查组在对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山东绿杰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检查时,该企业负责人王某赶到现场,督查组及当地环保部门执法人员向其出示了执法证件,王某称证件有问题,拒绝检查,不提供相关环保资料,同时立即将大门紧锁,不允许检查人员离开,扣留执法人员超一小时。
期间,督查人员多次进行沟通,表明身份,但依然受阻,直到公安机关到场后,才得以离开。
4月17日晚,环保部再次通报称,第九督查组有关人员在河北省邢台市现场检查时执法证被抢夺。
针对督查行动中阻挠执法的现象,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在4月21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治安管理法有专门的明确规定,环保部可以联合公安部门进行5-10天行政拘留,暴力抗法性质更严重,可以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下阶段督查如何展开?
——368人将奔赴第三、四轮次督查
据环保部此前消息,截至4月27日,环境保护部派出的28个督查组已完成第一轮和第二轮督查人员的工作交接,第二轮的每组8名督查人员已全部到位,正式开始两周的强化督查。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3日对参加第二期强化督查培训人员要求,强化督查工作不仅是为了推动被督查城市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也是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的一次实战演练,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较真、敢于碰硬,真督真查,立行立改。
据媒体报道,第二期参加培训的368名人员是从北京、河北、内蒙古、黑龙江、上海等15个省(区、市)抽调的环境执法业务骨干。培训结束后,他们将陆续参与环境保护部第三、四轮次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工作,其中92名参训人员于5月4日奔赴被督查城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