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雾霾成因明年将有初步解释
本报讯(记者 李岩)昨天,环境保护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有关情况,科技标准司司长邹首民、环境保护部标准所所长武雪芳出席并回答媒体关切。
长期以来,社会公众对于环保标准的宽严问题、控制污染物项目的多少问题十分关注。邹首民说,我国现行国家环境质量标准16项,已经覆盖了空气、水、土壤、声与振动、核与辐射等主要环境要素;现行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163项,其中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75项,控制项目达到120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64项,控制项目达到158项。总体而言,我国大气、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控制的污染物项目数量和严格程度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当。
此外,我国2017年底前将发布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邹首民说,现行的土壤环境标准是1995年发布的,由于发布时间较长,存在一些问题。3年前,环保部启动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主要目的是把土壤污染防治,特别是土壤污染场地的修复进行分类,分为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指导两大类。已陆续向社会征求了三次意见,目前在进一步修改。
随着工业、经济发展,我国华北地区乃至全国均受到雾霾的困扰,冬天尤甚。而对于雾霾的成因,一直没有权威的解释。邹首民表示,秋冬季重污染的形成,高污染物排放是内因,气象的不利条件是外因,复杂的化学反应机理是动因,上述解释已经在科学界形成基本共识。但关于雾霾的具体成因,尚未达成科学共识。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年曾连续多次提到要集中攻克雾霾成因的问题。在4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上,李克强重申要切实把雾霾成因机理搞清楚,确定开展由环保部牵头,科技、中科院、高校、农业、工信等多部门和单位协作的“集中攻关”。
对此,邹首民表示,环保部已会同相关部门在做实施方案,“预计明年两会期间,将有一个初步的解释和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