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课程将纳入国民教育

19.06.2015  19:50

@qiaojian摄 TAKEFOTO供图

  今天,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健全大气污染防治体制机制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环保责任要落实到基层,街道(乡镇)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环保工作,健全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大气污染防治监管体系。此外,环境保护课程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培训体系。

  环保“网格化”监管 责任落实到社区

  针对提高环境监管和执法能力,《意见》提出了4项措施。其中,实施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督管理,将环境保护职责落实到街道(乡镇)、村(社区)网格中是一大亮点。

  今年3月,本市启动为期一年的环保大检查。市环境监察总队总队长仲崇磊告诉记者,环境大检查在全面查清各类环境问题底数的基础上,如实建立各类污染源档案,摸清底数将细致到全市的乡镇、村、社区。

  在此次发布的《意见》中,“摸清底数”已经上升为“落实责任”。根据意见要求,环保责任要进一步落地,全市将健全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大气污染防治监管体系。明年年底前,各区县政府制定实施本辖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各街道(乡镇)和有关部门,街道(乡镇)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环保工作。

  市环保局总工程师于建华表示,今年9月底前,环保工作要纳入现有的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将环保职责具体落实到各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建立以基层网格为单元的污染源动态更新与管理机制。各区县政府要将本辖区划分为若干环境监管网格,并逐一明确监管责任人,健全分级分类处理和上报反馈制度,2016年年底前各区县环保网格化管理将完成50%以上,2017年年底前完成75%以上,2018年年底前全面完成。

  市环保局督查处副处长梁文玥介绍,目前,本市的部分街道(乡镇)虽然有负责环保工作的机构或人员,但基本上都是兼职的,基层的环保职责并没有完全落地。今后,各个街道(乡镇)都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根据全市的环保政策和法规要求,摸清辖区内的污染源台账,如果发现问题,及时将调查结果上报给各个区县,由区县的环保部门进行执法和进一步的处罚。

  环保课程纳入国民教育和干部培训

  《意见》提出,今年年底前,市教委要将环保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市人力社保局要将环保课程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据悉,将环保课程纳入教育和培训体系,旨在不断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梁文玥表示,目前市人力社保局率先启动了公务员科学素质大讲堂,已将《环境管理与大气污染防治》等环保知识讲座纳入大讲堂课程目录。今后,各单位也要行动起来,进一步加强环保的培训教育。同时,各大中小学校,甚至幼儿园,都将尽可能地加强环保教育。

  同时,《意见》对个人排污也给予了高度关注,要促进全民共同治污,要从人人参与到人人治理的方向发展,引导公众转变生活方式,践行绿色生活,主动减少污染物排放。此外,将健全环保志愿者服务体系,积极发动各类公益组织广泛开展环保公益活动,着力培育具有首都特色的环境文化。

  明年年底前建立环境违法“黑名单

  于建华表示,根据《意见》要求,全市将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公共政策,涉及公共财政政策、环境税费政策、金融信贷管理政策、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大气环境容量约束制度5个项目。今年年底前,市发改委等部门将建立污染物排污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保证排污成本不低于治污成本,引导排污单位主动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记者了解到,在2016年年底前,本市将企业环境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环境违法“黑名单”制度,同时研究制定有关政策,对列入环境违法“黑名单”的失信企业在政府采购、投融资等方面依法予以限制或禁止;还将研究制定有关政策,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将编制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中长期规划

  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方面,将继续深化区域联防联控,按照充分考虑地区差异、逐步完善顶层设计、破解共性关键问题、统一强化区域联动的原则,重点完善监测预警、信息共享、联合宣传、空气重污染应急等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在2017年底前,编制实施深化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中长期规划,共同治理机动车、燃煤、水泥、炼油石化等重点大气污染源,努力实现区域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和区域协同发展。

  本报记者 张航 J067

  相关新闻

  6月尽享“北京蓝

  前18天PM2.5浓度创近三年同期最低

  入夜后的降雨在今天清晨落下帷幕,留下了清新的空气。截至记者发稿,全市空气质量均为一级优,城区PM2.5浓度仅为9微克/立方米。记者从市环保监测中心了解到,本月前18天的PM2.5平均浓度创下了近三年同期的最低值。

  据介绍,本月前18天中仅有4天是轻度污染,其余14天空气质量均为优良水平,PM2.5平均浓度约为44微克/立方米,尤其是6月11日至13日,连续三天全市PM2.5平均浓度降到了20微克/立方米以下。

  本市从2013年开始正式按照新国标监测PM2.5浓度,2013年同期值约为104微克/立方米,2014年同期值约为53微克/立方米。据悉,未来一周本市预计仍将维持总体较好的空气质量。

  是什么造就了“北京蓝”?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天帮忙”。进入6月以来,大气扩散条件有利,6月4日至10日,受不断东移南下的冷空气和高空低涡的共同影响,北京市连续7天出现雷阵雨或阵雨天气,降雨过后空气中PM2.5、PM10等细颗粒物随着雨水沉降到地面,大气更为纯净,使得空气分子对太阳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散射增强,所以蓝色更为明显。

  另外就是“人努力”。近年来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减排力度比较大,污染源逐年减少,使污染物排放浓度降低了,促进空气质量的改善。比如在大力压减燃煤的作用下,燃煤的特征污染物二氧化硫浓度在一季度实现了历史同期最低。此外随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协同防治,外埠污染传输的影响有所降低。

  本报记者 张航 J067

  通州空气监测“千里眼”全覆盖

  469个监测站点紧盯PM2.5

  1个空气子站、18个乡镇或街道级的监测站、469个遍布通州各个村和社区的监测站点……记者了解到,通州在全市率先建成了覆盖全境的空气远程监测体系,形成了一张远程全天候监测空气质量的“大网”。

  在通州区环保局的三楼监控中心,工作人员贾斐给记者现场演示系统的操作使用。在大厅的大屏幕上,展现一张完整的通州区电子地图,上面分着数百个形似桃心的绿色小点。地图放大后,就能清晰地看到点位位于通州的具体位置,细到某个村,某个社区。据工作人员介绍,每个小点都有不同的颜色,绿色代表空气质量优,黄色代表良,橙色代表轻度污染,红色代表中度污染,紫色代表重度污染。“我们最希望的是满盘皆绿。”小贾笑着说。

  有了这套“千里眼”系统,在监控中心的大屏幕上就可以随时了解各个点位的PM2.5情况。如果某个点位PM2.5持续增高,环保工作人员将前往现场进行调查,寻找污染源头。

  环保局副局长张旭辉告诉记者,“以前我们排查大气污染源,主要的手段是机动巡查。有了这套系统,将整个通州画成了一个个网格,哪里有问题,随时都能反映出来”。

  通州区围绕改善空气质量、保障环境安全和污染物总量减排三个根本目标,通州区环保局去年共立案处罚281家次,处罚金额1017万元,分别是2013年的3倍、2.6倍,在全市各区县排名第一。

  今年,通州还将利用大气颗粒物自动监测系统构建对街乡空气质量改善为主要目标的大气污染防治考核机制;建立河流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构建对乡镇河流区域断面考核补偿机制;以及建立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构建街乡环保网格化管理机制。本报记者 张楠 J204

  今年前5月查处环境违法1075起

  记者昨天从市环保局获悉,5月联合执法周期间全市环保部门查处环境违法行为82起,拟处罚金额共计227.5万元。本月联合执法将重点对准露天烧烤等问题。

  据了解,今年1至5月份,全市环保部门共立案处罚环境违法行为1075起,处罚金额3338.5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1%和22.8%。其中,大气环境类违法行为立案处罚618起,处罚金额1517.13万元,分别占总数的57.5%和45.4%。贯彻落实新环保法查处环境违法企业47家,其中,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案件1起,按日计罚案件2起,查封案件44起。

  本报记者 张航 J067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