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金融创始人许泽玮:补贴改为事后认定 服务科技初创企业

19.01.2017  03:40

  人民网北京1月17日电(陈一诺)北京“两会”正在召开,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如何建设成为热点话题。延庆区政协常委、工商联主席许泽玮作为科技行业一线从业人员,看到了政府在鼓励科技创新企业时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对于解决方法的建议。

   科技项目资金补贴改事先报备为事后认定

  之前,我国绝大多数的科技创新项目都是大企业科研院所发起。为了防止资金的转移,科技项目资金补贴的申领又一套政策流程:在科委报备,立项、投入等等,这样才能领取到政府补贴。

  但近年来兴起的科技创新项目模式有了很大改变。“几个年轻人,定好工资后撸起袖子加油干,最后做出一个科技成果。但这些初创型公司是没法在科技成果出来之前进行报备立项的。“一个初创公司,刚开始根本估计不了自己的投入、人员。毕竟不是大国企所有项目都非常清晰。

  “这样就导致好多初创型公司在最初最需要政策支持的时候拿不到补贴,享受不到支持。例如滴滴,早年什么支持都没有;比如我们91金融,最需要资金的初期也没享受到政策、补贴,现在我们的年交易量达到2000多亿,政府给我们发奖、支持已经不是雪中送炭了。

  许泽玮表示,现在很多初级科创企业仍然面对这样的问题。“科委有补贴资金发不下去,初创企业需要资金支持领不来钱。

  许泽玮认为,补贴资金的申领针对初创科技公司应该改事先报备为事后认定,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设一个“成立三年以内公司”的门槛,自然而然屏蔽掉大型科研院所。这个对于北京科技创新建设是非常有帮助的。

   科技引导基金应和风险投资机构合作

  许泽玮表示,“我是年轻一代的创业者,我们非常关注的事情就是科技成果如何转化成生产力。现在对科学家的奖励往往是颁个奖、给奖金,但是如果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直接投入生产,转化成生产力,可能给科学家挣出来的是几千万几个亿。

  许泽玮介绍,现在政府有一些引导基金,支持科技从业者拿出自己的成果直接投入到市场和社会。但是这些基金存在问题,就是它们无法承受风险。科技投资又是风险较高的一种投资,最后导致引导基金真正可以引导的科技成果少之又少。

  许泽玮建议,将这些引导基金与风险投资机构合作。“二十个科学家,四个赔了,四个赚了。四个赚了的把四个赔了的钱赚回来就行了,基金的总数是不变的。”正视风险,让引导基金为更多科学家服务,切实将科技成果转换成生产力带来经济效益,这样比奖励科学家100万有意义的多。

[责任编辑:李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