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胡玉玮:积极因素持续积累,“新经济”正在发力
本文刊于7月22日新华网思客。作者胡玉玮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
7月15日,备受海内外关注的2016上半年GDP及一系列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正式公布。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用“稳、进、新、好、难”五个字简练、生动地概括了上半年经济的基本特征。我国当前经济整体上仍处于L形底部,但是更多数据显示“新经济”正在发力,积极、向好的因素正在较快积累,从而为我国下半年乃至明后年经济的平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L 型底部走势:或将继续
2016上半年GDP增长率初步核算为6.7%。季度数据虽呈现出止跌企稳的迹象,但是基础仍不够扎实,趋势仍不够明显。以2011-2016年为例,2016年第一、二季度的GDP增长率均小于前5年,并有连续下降趋势。具体来说,2011-2016年第二季度GDP增长率分别为10.0%,7.6%,7.6%,7.5%,7.0%和6.7%,趋势性下跌较为明显。与此同时,作为我国经济传统增长动力“三驾马车”中的出口和投资仍处于低迷状态,没有明显回升态势。例如,在2016上半年的6个月中(除了3月份),进出口单项和净值同比增速均为负值。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今年的前6个月也出现下降迹象,即2-6月增速分别为10.2%,10.5%,10.5%,9.6%和9.0%。其中,民间投资尤为令人担忧,1-6月增速只有2.8%,远低于同期固定资产和GDP增速。
鉴于“十三五”期间,我国将继续严格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今年的主要任务为“三去一降一补”,同时考虑到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仍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和动荡,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将存在,从而支撑继续停留在L型底部的判断。
旧经济结构:正在优化
“困难归困难”,但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积极因素也在持续积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贡献力量是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1995-2014年期间,第二产业附加值占GDP比重一直稳居45%以上。但是,2015年第三产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的最大贡献者,同年GDP占比也首次过半,高达50.5%,超出第二产业GDP占比10个百分点。这种趋势在2016年得以延续。最新数据显示,第三产业2016年上半年同比增长7.5%,高于GDP增速0.8个百分点。同期,第一、二产业增速均低于GDP增速,分别为3.1%和6.1%。此外,在9大项细分行业中,增速高于或持平2016年上半年GDP增速的分别为“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其他服务业”。
此外,第三产业除了在规模、总量上的持续扩张,在质量、效益上也在稳步提升。例如,税收数据显示第三产业税收增速(10.9%)远超同期GDP增速(6.7%),前者也比全国税收增速高出4个百分点。另外,上半年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长9.2%,不仅高于同期GDP增速,也高于社会平均用电量增速6.5个百分点。
最后,作为“三驾马车”的消费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定海神针”,而这种积极作用在当下国际贸易低迷、我国进出口大幅下降的形势下,愈发重要。2016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3.4%,比上年同期提高13.2个百分点,比资本形成贡献率高出36.4个百分点。目前我国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已经接近并等同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显而易见,我国的经济结构正在持续优化,从而使未来的经济增长更加有可持续性。
新经济:开始发力
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在过去十几年,特别是最近几年,“新经济”在我国发展迅猛,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例如,作为我国新商业模式杰出代表的“滴滴打车”仅成立于4年前,但是2015年已经完成14.3亿订单。同时,截止2016年5月,滴滴打车已为17个重点去产能省份提供388万的就业机会,其中102万来自去产能行业。当然,新经济的内涵非常广泛,不仅仅包括第三产业的“互联网+”,也包括所有使用新技术、新理念的产业和业态,并涉及第一、二、三产业。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在新产品、新技术等领域发展迅猛,一些行业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88.7%,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最大和增长最快的市场。同时,我国上半年工业机器人增长28.2%,太阳能电池增长28%,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增长17.9%。这些新经济行业的增速均大大超过同期GDP增速6.7%,进而为上半年整体经济增速维持在合理区间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经济走势:谨慎乐观
作为一个拥有接近14亿人口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的韧性在持续增强。例如,2016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普遍下行的巨大压力下,上半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717万,完成全年目标的72%,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的缓冲能力和劳动力市场的强大吸纳能力。
此外,相对于海外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我国政府的政策工具箱(财政、货币政策等)仍相对充裕,因此有能力、有条件继续使我国经济维持在合理空间。例如,我国目前基准利率(1年期贷款)4.35%,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即美国0.25-0.5%、欧元区0.25%。同时,我国大型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16.5%,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13%,也大大超过全球其它主要央行执行的准备金率。因此,从货币政策来讲,我国仍有进一步降准、降息的空间。当然,我们也应谨防“流动性陷阱”困境,防止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刺激实体经济,而是制造了资产泡沫。
但是,在保持乐观、对经济走势充满信心的同时,我们也应对当下和近期可能面临的困难、挑战做好充分准备,形成多种预案,特别要防止国内外多种不利因素叠加形成共振所可能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的重大干扰。具体来讲,国内下行压力主要源于今年和未来一段时间供给侧改革持续加强的力度和深度。“三去一降一补”对传统行业,如“三高”行业会形成较大冲击,进而对当地的就业、财税、金融等领域带来压力。同时,也要谨防由于利益集团的抵触等而可能造成的改革停滞和政策反复。从海外视角看,我国经济的不利外部因素主要体现在一些重要事件的悬而未决,如美联储加息、英国“脱欧”等,所给全球经济、金融市场造成的极大不确定性。此外,突发的“黑天鹅”事件、恐怖活动、流行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风险都可能给我国经济运行造成干扰。
原文链接:
[新华网]胡玉玮:积极因素持续积累,“新经济”正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