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报:特设“花”开别样红——记北京市 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副处长王红梅

22.01.2015  17:52

            □ 姜得地 本报记者 徐建华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国庆60周年、党的十八大,再到刚刚结束的APE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对于和特种设备安全打交道才8年的北京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副处长王红梅来说,每一次回忆既充满着甜蜜,也有些许的自豪。         “决战APEC会议特种设备安全保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王红梅向全体特种设备服务保障人员提出的响亮口号,成为每个人心中最深刻的声音,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也成为大家心中最认真的记忆。         当11月的阳光温暖地洒在雁栖湖畔,秋天的成熟深沉散发出独特魅力,这一切美景王红梅却无暇顾及。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她是电梯安全运行保障的现场带班工作人员。戴着耳麦,步话机斜别在左侧领口,马尾辫利落地梳在脑后,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军人出身的王红梅工作中总是一派飒爽英姿。         从去年5月开始,王红梅和同事们就进入了“APEC时间”。逐台检测、调试、维护电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整改意见,督促有关单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一年半的时间里,王红梅和她的团队对直梯进行了2000次的连续运行无故障荷载试验及2万次磨合运行,对扶梯进行15天每天不低于16小时的磨合运行。         走入APEC会场大厅,壮观的东西两侧扶梯彰显着中国气派,这两部电梯比普通扶梯更高更陡,提升高度为9米,共52个梯级,每小时运力为6000人。在荷载试验时,王红梅注意到电梯上人数不多,不足以模拟开会时的情况。“遇到散会、就餐等高峰时段,电梯的荷载肯定很大。”她想,如果不调试好荷载,一旦同时坐电梯的人过多,荷载突然增加,也会导致电梯停运。于是,现场技术人员和电梯维保人员在她的要求下,组织近百人多次进行模拟试验,不断调整扶梯开关,确保电梯可靠运行。         王红梅发现,这两部扶梯太先进、太灵敏了,如果有人不小心踢到、触到裙板开关、梯级开关等保护装置,电梯就关停了。“最佳的舒适度就是让电梯用起来没有存在感。”王红梅和技术人员反复论证,并通过现场反复的试验和调试,在确保电梯安全运行的基础上,掌握好灵敏度和使用舒适度之间的分寸,做到灵敏性、可靠性和舒适性的统一。         2006年10月,王红梅从军队转业来到北京市质监局,进入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检验系统这样一个特别能战斗的集体。“我很庆幸,从部队转业后来到北京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这是一个作风严谨、能打硬仗的队伍,也是一个像家的有爱的集体,无论什么时候,大家都亲如兄弟姐妹,共同克服困难。”王红梅说。         至今让王红梅记忆犹新的是,有一天中午,她刚刚完成现场检查从会场走出,由于连续几天高强度工作,导致她疲惫不堪,走起路来脚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正在这时,几个会场工作人员看见了她,冲她喊道:“王姐,你这身装备真帅,王姐辛苦啦!”这一句话好像给她的内心注入了一股力量,她从内心感到无比自豪,也深深地感到这次保障工作沉甸甸的重量。         11月11日,是APEC各经济体领导人到雁栖湖开会的正日子,习近平主席一行使用会议中心的5部扶梯和一部专用直梯。当天,王红梅和一名扶梯厂家维保人员就站在距离3处重要电梯最近的楼梯间内值守。“楼梯间隔着一道门,门上只有一个10厘米的细窄玻璃,可以看到外面情况”。王红梅清楚地记得,习主席经过时,和她的距离只有2米,但她不能走出去,必须留在楼梯间,时刻关注着扶梯的运行状况。         “就像看着一个孩子从落地到成长,最后考了100分,那叫一高兴。”当圆满完成了APEC会议安全保障任务之后,王红梅如释重负。把电梯比作孩子的王红梅,平时却忙得顾不上自己刚上初二的孩子。         飞速发展的首都,特种设备越来越多,王红梅也会越来越忙。展望未来,航天军人出身的她从容自信地表示,要在特种设备安全的岗位上继续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特设精神,为首都的特种设备安全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