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鸟儿,就给它戴上环志吧
16.05.2017 15:35
本文来源: 林业网
2015年10月3日,江西遂川,全国鸟类环志中心营盘圩鸟类环志站工作人员在查找资料、比对图谱。 肖远泮摄/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2014年10月10日,吉林省吉林市鸟类环志保护站,鸟的爪子上佩戴着环志。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春天是放飞希望的季节,也是观鸟的大好时节。如果你有心留意,就会发现有的鸟儿腿上佩戴着一个环状物,就像人们手上戴的戒指——这个环状物就是鸟类环志。
2015年,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发现一只北京雨燕飞到了南非。难以想象,如果没有鸟类环志,怎么能够证明一只体型小巧的鸟儿能飞到那么遥远的地方?于是,人们就有了疑问:什么是鸟类环志?为何要给鸟类佩戴环志?开展鸟类环志工作有何重要意义?
鸟类环志为何物
候鸟春来秋去。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来年归否……自古以来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自然之谜。相传两千年前,吴国宫女为了知道窗前的家燕明年是否再回旧巢,就把红线绑在燕子的腿上作为标记,以获得燕子迁徙的确切消息。如今,人们不再用这种原始的方法,而是用鸟环对候鸟进行个体标记,就好比给鸟儿佩戴上一个“身份证”,这种方法在鸟类学上叫环志法。
鸟类环志是通过标记个体,研究鸟类生活史、种群动态趋势特别是鸟类迁徙规律的一种简便方法。通常,人们在鸟类集中的地点(如繁殖地、越冬地或迁徙中途停歇地),捕捉需要了解的鸟类,将带有国家环志中心通讯地址和唯一编号的特殊金属环或彩色塑料环固定在鸟的小腿或跗跖上,标记上单位、时间、地点,登记过后在原地放飞,以便在其他地点再次捕捉时可以获知这些相关信息。
广义的鸟类环志,泛指各种鸟类标记手段,包括无线电跟踪和卫星跟踪。由于多数鸟类运动范围较大,还有许多跨地区、跨国家迁徙的种群,为了弄清它们迁徙活动的规律,就需要一个地区乃至国家之间的合作。近年来,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鸟类的研究保护中。
狭义的鸟类环志,仅指使用金属环的传统标记方法。金属鸟环一般由较轻的铝合金或铜镍合金制成,不仅防腐,还能耐撕拉、磨损。不同的鸟有不同的型号,以便适应鸟腿的粗细和体重,不至于妨碍鸟的飞翔。
为何要给鸟儿戴环
作为重要的野生动物资源,鸟类是评估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据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统计,全世界共有鸟类9600多种,分布于世界各地。由于人们长期以来的狂捕滥杀和砍伐森林,已经造成了鸟类数量急剧减少,目前有1000多种鸟类处于濒临灭绝的危险境地。
生物学研究显示,鸟类的活动能力强,分布范围广。但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温度的差异和资源的周期变化,多数鸟类为了满足这些生存条件,每年都要变换栖息地。关于鸟类迁徙方面的研究之所以始终居于领先地位,正是因为较多而又较为有效地使用了环志法。
由于鸟环上的编码独一无二,在异地发现鸟环就可以准确提供该环志鸟的迁徙时间、活动范围、繁殖地和越冬地,可以了解其种群大小、死亡率、存活率、寿命和生活史,还可以研究鸟类的行为、归巢能力、迁徙数量、种群增减,以及气候变化对其迁徙的影响等。总之,鸟类环志可为研究鸟类资源及其生活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对于鸟类资源的科学管理、利用以及对迁徙的稀有种和濒危种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加强植物保护、防止疾病传播以及保障航空安全必不可少的辅助,对于科学制定环保政策、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鸟类环志活动遍世界
国际上运用系统的科学方法开展鸟类环志工作始于1899年,由丹麦学者首次创用。随后,欧洲、美洲、亚洲相继开展了鸟类环志的研究,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
鸟类环志是一项大规模的国际性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被环志的鸟类约有500万只。欧洲国家开展鸟类环志的历史较早,自1963年起,欧洲鸟类环志联合会已在30多个欧洲国家共同开展科学的鸟类环志活动。北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鸟类环志始于1909年,至1980年共环志鸟类3222万只,平均每年环志120万只。时至今日,北美洲每年环志数量在150万只以上。在大洋洲,澳大利亚的鸟类环志富有特色:由于鸻鹬类在澳大利亚的迁徙鸟类中占有重要比例,澳大利亚积极推行使用彩色旗标配合金属环进行环志的方法,以不同颜色或颜色组合的旗标来代表特定区域。目前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采用这一方法,旗标环志的适用效果非常突出。在亚洲,日本于1924年开始开展鸟类环志工作,二战期间中断,1961年重新启动。目前,环志研究遍及日本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有学者用环志法研究迁徙鸟类。随着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从1981年开始,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鸟类环志工作,1982年建立全国鸟类环志中心,1983年在青海湖成功进行环志放飞试验。从1982年至1990年,我国先后建立候鸟环志站、点60处,共计环志186种6万多只候鸟。从1997年开始,环志数量大幅增加到每年3万至5万只,近年来更是达到每年20余万只。目前,我国拥有环志站点30多个,分布在黑龙江、辽宁、天津、上海、福建等省(区、市)和重点地区,热爱鸟类的志愿者遍布全国各地,他们以各种方式广泛参与鸟类保护和环志工作。
积极争当环志志愿者
鸟类环志报告表明,尽管近年来环志鸟数量不断增加,但回收率依然很低。
相关调查显示,重捕率低不外乎以下两种原因:一是“不吃回头食”。在动物界,虽然大脑尚未发达到具有思维的能力,但高度进化的动物种类已经具备较高的条件反射能力和一定的记忆能力。比如,鸟类在外出觅食时能准确地返回自己的巢中,也能准确判断出接近它的是同类还是敌害。依此类推,当我们采用粘网诱捕鸟类时,被捕获时的痛苦挣扎将形成一个“粘网危险”记忆,使得鸟类很少第二次靠近网区——这种推论已被实践证明。
重捕率低的第二种原因是公众缺乏环志知识,即使发现环志鸟也得不到有效收集和保护。
积极报告环志回收信息,是衡量一个国家公众文明程度和环保意识的重要标志。由于客观原因,环志鸟回收率低,反馈信息就显得十分珍贵。鸟类环志信息的回收,不仅需要环志者的通力合作,也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为此,专业人士提醒:如果你在户外发现了鸟环,请及时记录环上的全部信息,并写明发现的时间、地点、环志号、鸟的状态(网捕、观察、枪击、收购、拣拾)以及处置结果(放飞、死亡),然后将上述信息按鸟环上的地址寄出,并及时上报当地或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为更多了解、更好保护鸟类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业内人士表示,鸟类资源受国家法律保护,捕捉并给鸟类戴环需要得到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的许可,并非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进行,以免在操作过程中不小心伤害到它们,这就要求环志者要有一颗爱鸟之心和相关的工作经验。鸟类环志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从事环志的工作人员大多是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他们以鸟为伴、为乐、为业。对于环志者来说,放飞环志鸟的心情难以形容:既想给鸟儿自由,又担心它们遭受伤害——那是一种牵挂和不舍。他们在放飞鸟儿的同时,也送出了自己由衷的祝愿:愿一路平安,来年再见,或是他乡遇故知。
让我们一起来保护这些大自然的精灵,保护它们的栖息地和良好的生存环境吧——作为回报,它们将还给我们一个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世界。(刘国信)
本文来源: 林业网
16.05.2017 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