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奋斗 科学报国 | 曲周典型事迹在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1)

31.05.2019  12:13

本网讯 5月30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教育部微言教育、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科技日报等媒体平台相继刊发、播出了我校师生扎根河北曲周大地,46年如一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国奋斗,科学报国。从改土治碱到综合发展,从乡村振兴到绿色发展,一代代农大人把青春的汗水洒在曲周大地,以大地为书,以阡陌为笔,书写着锦绣时代的青春答卷。我校曲周精神感人的事迹在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农学院教授何绍贞说,46年前,中国农业大学的教师们来到曲周县,在“治不好盐碱地不回家”的铮铮誓言下,克服了艰苦条件,扎根在田间地头,用几十年的执着与坚守诠释了“责任 奉献 科学 为民”的曲周精神。这一精神始终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农大人,作为新时代农科高校的人民教师,一方面要继续传承与发扬曲周精神,立足基层,服务三农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另一方面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培养“一懂两爱”人才,为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持续输送卓越的后备力量。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赵明说,20多年前,曾有幸在前辈的带领下参加了在曲周开展的国家九五、十五和十一五的科技攻关项目。至今还清晰的记得第一次从北京去曲周的情景,先坐一整夜的绿皮火车到达邯郸,然后从邯郸又坐上曲周实验站唯一的一辆老式吉普车,经过两个小时的路程颠簸才到了实验站。可想而知在更早的70年代,石元春、辛德惠等老一辈科学家是在多么艰苦的环境条件下,从北京到曲周,和当地的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困难情景。尤其是和辛德惠院士近距离接触的那些日子里,深切感受到老先生的家国情怀,一辈子都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点深深感染和影响了我,让我更加坚定得做好一名传承和践行曲周精神的农大教师。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系教授陈东琼表示,46年默默奉献,46年风雨兼程。46年前,一批农大师生怀揣爱国情、奋斗志,把知识和热血洒在曲周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战天斗地、科技兴农的校地合作新篇章。作为新时代的农大人,我们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承曲周精神,服务国家战略,续写新时代强农富农新辉煌!

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182党支部成员李胜龙说,看完长篇通讯和新闻联播,那种身为农大学生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也被曲周精神所打动。“四泡”老师,名字虽通俗,但内涵深渊。若没有深深扎根基层,不曾身体力行,不亲自投入生产生活,是无法深刻体会“四泡”的艰苦的;“治不好盐碱地,不回北京”,这不仅是老师的土地情怀,更是他们的呐喊,是对盐碱地下的战书。那种豪迈之情,历久弥新,源远流长。作为农大学子,个人更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投身生产生活!

资环学院硕士2017级环境党支部书记辛秀秀说,爱国情,奋斗者,作为一个在曲周实验站进行试验的学子,深受曲周精神鼓舞,曲周的今天是农大先辈们不懈奋斗而来,也是需要我们当代青年为之继承与发扬,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一定要脚踏实地,秉持“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以实际行动践行曲周精神,树立家国情怀,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动科学院草业本科党支部书记田丽梅表示,四十多年来,一代代农大人扎根曲周,挥洒青春热血,改土治碱取得了重大成果,将一块块盐碱滩变成了万亩良田。老一辈科学家们和我们新生代的农大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在曲周这片热土上,传递着我们农大人解民生之多艰的信念。作为新一代农大学子,要勇担时代使命,在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事业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机关干部闻静超表示,几代农大人的青春年华都凝聚在这46年中,让曲周大地变了“”——从盐碱的白色变成了丰收的金色;让农大师生变了样——老一辈从“少壮派”走到了耄耋之年,而承继者也在飞速成长;让校地变了“”——农大师生从“飞鸽牌”逐渐成为曲周人民的亲人。而唯一不变的,是师生心中的爱国情、报国志,是“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初心和使命。

辅导员李菁菁表示,和大家一起学习“曲周精神”,听到“治不好盐碱,不回北京”的时候,忽然泪目……一句承诺,纵使半个世纪光阴已逝,如今听闻依然令人动容。

在同一天,“使命与传承——中国农业大学曲周精神事迹展”在文化艺术馆展出。学工部组织本科生党员骨干前往参观。

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梁硕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党员,我们不仅要学习曲周精神,更要把它落实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同时还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周边的同学,以责任、奉献、科学、为民的曲周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用知识和勤奋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动科学院解湉表示,中国农大师生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摆在最高地位,秉持对“三农”事业的责任担当,扎根曲周46年。如今,奉献“三农”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中,身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更应该身怀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使命,传承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工学院王琳表示,曲周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农业大学校训“解决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一个缩影,也是农大人心底的一颗种子,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曲周有了今天的发展,离不开老一辈老师的辛勤付出与劳动,我们应该时刻向他们学习,把曲周精神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