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焦点访谈]喻国明:活水源头在基层

24.02.2016  13:14

编者按:在2016年2月23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表示:“作为记者实际上他的职业特点要求他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说他要站在社会发展,国家发展,时代发展的这样一个高点上来把握问题最关键的逻辑,最关键的走势,立地就是要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当中,老百姓生活的境遇当中,老百姓的这种情感的这种氛围当中。因为只有进入到这种状态,报道才是带有自己的温度的,才是有情感的和热血的。

春节期间,全国各大主要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的镜头和笔触里,主人公多是普通老百姓。走边疆、下厂矿、入农家、到哨所,记者们用心走基层,用情写群众。

春节前,新华社记者周宁来到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和国家电网电力工人在巡线时突遇险情。周宁说:“巡线的汽车遭遇了白毛风,陷入到1米多深的雪里,将近零下40度的极寒的天气中大家下来就铲雪,寒风刺骨,一吹,卷起的雪花,还有泥一起打在脸上,那种场景非常感人。

检修车加大马力向前冲,但还是陷进了雪坑。电力工人只得徒步前往目的地混迪音村,那里方圆几十里,只住着老郭一个人。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村村通、户户通”工程,让老郭在晚上看到了光明,他不仅看上了电视,还能用电泵从40米深的井下抽水喂羊。

周宁说:“你要跟着你的受访对象进行新闻事件的亲历,既是参与者也是一个记录者,只有跟他们一块在相同的环境下,相同的事件中体验到他们的生活的和工作的艰难艰辛,体验到他们所从事工作的伟大,才有真真正正的这种感触,所以这种嵌入采访实际对我们每一个新闻工作者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中央电视台5集系列报道《“十八洞村”扶贫纪事》记录了十八洞村的转折与发展。十八洞村地处湖南湘西花垣县,因为山高路远、闭塞落后,过去穷得出了名。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个苗寨,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之后,当地派驻工作队驻村蹲点,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新模式。

系列报道中,从改变村民们“等靠要”的老观念,到选中产业,引进猕猴桃,栽下梧桐树,吸引“凤凰”来,再到举办相亲会招凤引凰。扎在基层做采访,记者呈现的报道中,一幕幕故事生动鲜活。

村民评议会上,村民们给扶贫队长打了最低分。中央电视台记者赵坤现说:“扶贫工作队搞了两年,成绩那么好,他们还是给打了最低分,那个老大爷直接跟扶贫工作队的队长说:等于给你扎了一针,你知道疼了,然后你醒了吗?泼盆冷水,然后问题解决,双方言和地说,一把钥匙开千把锁。”中央电视台记者郑秀国说:“我们是想从这样一个报道,一个走基层的报道形式挖掘当地的老百姓、一个传统意义上落后的苗寨,在这个过程中以一种怎样的活力、以一种怎样的精神风貌来面对国家这样一个命题。

通过观察基层扎根基层,很多时代变迁的细微变化也被记者记录了下来。

人民日报社记者顾春说:“在温州,它现在是有15个城市书房,今年准备再建10个,25个城市书房建成之后,任何一个市民只要走路15分钟,就能够找到一个离自己最近的书房。”以新春走基层的形式,顾春通过温州城市书房这样一个小细节,折射出了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新特点。

刚刚过去的春节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媒体发挥各自优势,深入全国省区市采访,用脑力、眼力、脚力采写出有温度、有泥土味儿的新闻,反映群众心声和期待。

传媒研究学者喻国明表示:“作为记者实际上他的职业特点要求他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说他要站在社会发展,国家发展,时代发展的这样一个高点上来把握问题最关键的逻辑,最关键的走势,立地就是要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当中,老百姓生活的境遇当中,老百姓的这种情感的这种氛围当中。因为只有进入到这种状态,报道才是带有自己的温度的,才是有情感的和热血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闻工作者要“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新闻报道要接地气,接地气就得去基层。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是新闻报道的根本所在。用小故事展现时代大气象,在人们的切身感受中展现社会大格局,才能不断鲜活地反映国家社会的繁荣发展。

原文链接:

[CCTV]焦点访谈:活水源头在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