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焦点访谈]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02.03.2017  19:37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昨天在北京闭幕。会议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显著成效,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那么,从十八大党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4年多时间里,我们已经取得了哪些成绩?又出现了哪些重大变化?今后又该如何撸起袖子加油干呢?

回首十八大以来4年多的历程,可以看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迈出的一个又一个努力而坚实的脚步。

在2013年1月中纪委第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的设想。

2015年1月,在中纪委的第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

又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到了2016年1月中纪委第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在刚刚闭幕的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这是中央对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作出了最新判断,一词之变折射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最新成果,在成果背后,是党中央的坚强决心、各级党委纪委的不懈努力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与拥护。

如果说4年前还有人认为“八项规定”只是反腐败的一阵风的话,那现在,恐怕已经没有人怀疑“八项规定”的严肃性。

十八大至今的4年多时间里,“全面从严治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中央纪委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00多名,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10多万件,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5万余起。其中,仅2016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接受信访举报就有253.8万件次,处置问题线索73.4万件,谈话函询14.1万件次,立案41.3万件,处分41.5万人。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周淑真认为:“它的力度之大,规模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老百姓从各个方面感受到了反腐败带来的实际效果,现在的请客送礼的、公款吃喝的以及日常所见的会所这些东西都已经基本上停止了。

扎紧制度的笼子”是十八大以来被反复提及的词语。在4年多的反腐败斗争中,一些落马官员的腐败过程发人深省。

2015年1月,江苏省委原常委、南京市委原书记杨卫泽因严重违纪涉嫌违法接受组织调查。杨卫泽,36岁就成为了江苏省最年轻的厅级干部,44岁成为全国最年轻的省委党委常委。一个原本优秀的干部是如何一步步被权力和贪欲吞噬的呢?杨卫泽说:“原来私人企业主请我吃饭,我认为大家都很熟悉了吃就吃吧,好像觉得不是什么大事,这实际上就是思想上的放松,到最后放纵,最后害了自己。

从接受企业老板安排的饭局,到与几个老板关系密切之后开始收受小礼物,再到逢年过节收受红包,再演变成大笔金额的权钱交易,最终因此涉嫌犯罪,这是不少落马官员共同的堕落轨迹。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规矩”立不住,最终导致的将是“大问题”。

4年多的时间里,党的纪律建设全面加强,共修订、制订了50多部党规党法。刚刚过去的2016年,更是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2016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高标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则明确划出了全体党员遵守的6大纪律底线;7月8日,《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开始施行,明确了6种问责情形、规定了7种问责方式,实现了党内问责的制度化、程序化;10月27日,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解决了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和党内监督制度不健全、覆盖不到位、责任不明晰、执行不力等问题。

中央纪委驻中国社会科学院纪检组副组长高波表示:“包括两个准则,四个条例,制度笼子加密加固这样一些措施密集出台,党员领导干部有权不能任性这样一种态势已经形成,所以政治生活、政治生态不断得到净化,不断得到修复,这也倒逼党员领导干部收手,收敛,收心,逐渐从不敢腐、不能腐,向不想腐这个根本目标来跃进。

经过4年多的努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1月4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了第六部《反腐倡廉蓝皮书》也显示:目前,九成以上领导干部和普通干部、七成以上城乡居民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信心”和“比较有信心”,比2012年分别提高9.9、21.3、10.2个百分点。

人民群众的信心,主要来自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四个坚持: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统一;坚持抓惩治和抓责任相统一;坚持查找问题和深化改革相统一;坚持选人用人和严格管理相统一。这是启示也是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党的高级干部要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表率,党的各级组织要强化党内监督,不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

标本兼治是我们党管党治党的一贯要求。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标本兼治。

高波表示:“从哲学上讲,这个标本是一体的,是互相转化,相辅相成,也是辩证统一的,一些易发多发的这些作风顽疾,一些贪腐的问题,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是标,我们的改革,制度创新,制度的约束,理想信念的净化,政治生活政治生态的修复净化,根本性的生态性的变化,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本,通过正风肃纪,反腐惩恶,这样的遭遇战,攻坚战,为治本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在大力反腐的态势下,十八大以来,我党在纪律检查、体制机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以及重大的党内法规制度的修订完善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体制机制创新。

2016年11月,媒体报道的这条消息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即将在北京、山西、浙江三个省市开展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是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的一次大胆尝试。那么,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改革呢?

周淑真说:“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设置实际上就是在我们的国家制度体制里面,它来补齐监察这一块,原来我们是没有的,它会覆盖到所有行使公共权力者全覆盖的一个监督。

回顾4年来“全面从严治党”历程,一些经验和做法在新的一年中将会继续发扬。中纪委第七次会议指出:

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抓住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个根本,扎紧制度笼子,强化党内监督。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把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实到基层,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要把纪委的自我监督与党内监督、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自觉接受党和人民考验。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从宽松软到严紧硬是一个长期过程,要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

全面从严治党,不但要严厉,更要严密。扎好制度的笼子,不但要管理好从上到下的各级干部,也要管好监督者。在本次中纪委第七次全会召开前夕,电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中纪委以自揭其短的方式披露了纪检监察机关被立案查处的10多个案件,展现了纪检监察机关铁面无私清理门户,严肃查处害群之马的决心和魄力,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

在这一次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进行审议,其目的也是通过制度建设和法规的确立,把监督执纪的权力也关进制度的笼子。

高波认为:“这4年来,我们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齐头并进,坚持纪在法前,纪比法严,可以说用纪律管全党这样一个重大任务,已经形成了明显成效,国家监察的体制改革,就是要实现对国家工作人员掌握公权力这些人员的全覆盖,实现了用纪律管全党和用法律管全体有机结合,治理腐败工作,党风廉政建设这个反腐败工作,它将会在法治的轨道上健康有序规范地运行下去。

从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的“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到七次全会的“已经形成”,这一战略判断意味着全面从严治党正在向纵深推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腐败存量虽有减少,增量还需遏制;“四风”问题逐年下降,但防止反弹回潮不可稍有松懈;漠视政治纪律、无视组织原则的情况时有发生。而管党治党就是要重在日常、贵在有恒。所以,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需要经历一个砥砺淬炼的过程;需要严字当头、实字托底,步步深入、善作善成;需要标本兼治,治标不松劲,不断以治标促进治本;需要惩治腐败力度决不减弱、零容忍态度决不改变。

原文链接:

[CCTV焦点访谈]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