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景观:中澳艺术中的生活、自然与故土”会议在人民大学举行
9月11日至12日,在华澳大利亚研究基金会第二届会议“大景观:中澳艺术中的生活、自然与故土”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在华澳大利亚研究基金会和中国人民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来自中澳的艺术家、策展人、美术馆总监、学者以及文化思想家等120余人与会。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孙芳安女士、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伊志宏教授、北京大学必和必拓澳大利亚研究讲席教授大卫·沃克教授等出席开幕式。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伊志宏教授首先致辞。
她表示,文化和艺术在中澳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友谊的桥梁,本次会议不仅是一场学术盛宴,更是社会各界热爱文化和艺术的人士齐聚一堂,各抒己见的重要平台。
北京大学必和必拓澳大利亚研究讲席教授大卫·沃克教授作为本次会议的召集人,在开幕式上表示,在中国多年,走访了许多大学的澳研中心,鲜见关于中澳艺术的研究,因此本次会议的设立,旨在激发对于中澳艺术领域的讨论,这一领域将日益受到中澳两国的重视。
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孙芳安女士在开幕致辞中说,为本次会议的举办感到非常高兴,并回忆起在中国乘火车出行时,曾看到了中国壮丽的河山让她想起澳大利亚广阔的土地。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的联系,不仅体现在经济上,也表现在文化和艺术上。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期间,与会嘉宾齐聚一堂,就艺术实践和交流、文化产业的角色与作用、以及对身份认同、场所与归属感不断变化的观念进行探讨。会议形式包括小组讨论、主旨发言、采访,以及特别表演和展览。会议的两位主旨发言人,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前馆长、澳大利亚国家勋章和大英帝国勋章的获得者Edmund Capon先生,以及《格里菲斯评论》创始总编、澳大利亚国家勋章获得者Julianne Schultz女士,分别在11日和12日带来了题为“通过艺术来了解和界定澳大利亚”和“文化的用途”主旨演讲。
此外,澳大利亚社科院院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著名教授Bill Gammage教授,艺术史家、艺术批评家、策展人Sasha Grishin,独立策展人Djon Mundine,新南威尔士美术馆收藏总监Suhanya Raffel,澳籍华人艺术家沈嘉蔚,当代亚洲艺术4A中心总监Aaron Seeto,艺术家、策展人和艺术史学家张兰生等也就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文化和艺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澳大利亚著名摄影家和故事表演艺术家William Yang 在会议上展示了特别表演。中国人民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成员、在读博士生吴迪也在12日的会议上就21世纪澳大利亚的公共外交进行了发言。
本届会议较往届规模更大,涉及的话题更新颖,为深化中国的澳大利亚研究以及促进中澳双方的相互了解做出了重要贡献。共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的20余位志愿者参与到了会议的组织和服务中,中国人民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的14位成员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