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脆红李 回乡致富甜
仲夏五月,草长莺飞。走进贵州省岑巩县平庄镇包东村,昔日山上的杂草已被清除干净,一棵棵脆红李树下,西瓜蔓长得正欢。山上,三三两两的工人正在各个山头除草、施肥。
“这片脆红李是我去年种植的,我想通过它来带动更多的乡亲共同致富。”脆红李的主人杨文告诉笔者,他和妻子之前在县城里开了一家木材加工厂,效益不错。但2014年初,他路过这里,看到这里的荒山土质肥沃,适合发展种植业,就有了发展绿色产业的念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很快,他就把这片荒坡打造成了脆红李基地。从此,开始了他的漫漫圆梦路。
身残志坚 回乡创业
现年40岁的杨文出生于岑巩县注溪镇哨坪村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家庭贫困,初中毕业后,他不得不放弃学业进入社会闯荡。
2001年,杨文开始做木材加工生意,终于让家庭经济上有了起色。但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初,他在去打理生意的途中不幸摔断了左腿,在床上躺了两年多,为了看病,不仅花光了积蓄,生意因无人打理也一落千丈,加之,还有两个孩子在上学。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杨文摸着已经残疾的腿沉默了。
“我不能就这样倒下!”病愈后的杨文重新操持熟悉的木材加工生意,通过加倍努力,终于又使家庭经济状况逐渐有了改善。
2014年,在国家脱贫惠农富民政策的鼓舞下,杨文决定回乡发展种植业。心动不如行动,方向定了,杨文就整天在网上查阅资料,并专门去四川进行实地考察,最终决定回乡种植脆红李,在绿色产业致富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克服万难 奋勇向前
当时平庄镇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国土开发整治,杨文找到当地党委政府谈了他的想法,立即得到大力支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扶持帮助下,杨文以农业合作社的形式,在该镇包东村风箱坡,通过利益联结机制从63户农户手中承包了3000亩荒地开始种植翠红李。“在前期土地征收工作中,有个别群众思想不通,不愿意把土地承包出来,有的还故意刁难,但通过镇、村干部及时上门调解,土地平整工作很快就得到落实。”杨文说。
当年12月,杨文就采购了1.8万株幼苗。因地方偏僻,交通不便,为了确保采购的幼苗能及时进行栽植,也为了李子成熟后的运输,杨文又投了26万元,前后花了4个月时间,沿着山坡修了一条2.2公里长的土路。
“我们这里地势高,无人居住,没有搭建电力设施,晚上只能靠煤油灯来点亮,做饭都是靠柴火,条件十分艰苦。”杨文的妻子游本玲告诉笔者,但她从来没有抱怨,只是对丈夫说,要做就做出个规模来,不要半途而废,不管怎样都支持他。妻子的支持给了杨文强大的动力。
精心种植 共同致富
2015年3月,杨文又采购了4万株幼苗进行栽植。但种植脆红李的资金回本周期较长,在当地农服中心、林业站工作人员的细心指导下,杨文决定实行以短养长,发展林下养殖。2015年,他在果林中套种了400亩西瓜,虽受天气影响,仍然收获了40余万斤,收益30余万元;放养了400只鸭、500只鸡,因为肉质好,城里人争相抢购,收入近10万元。
目前,杨文已经种了1600亩脆红李,套种了300亩西瓜、300亩辣椒,并提供了30个就业岗位,带动了周边35户贫困户162人共同致富。在杨文的带动下,当地一些群众也跟着他一起栽种了脆红李,并在脆红李下套种辣椒、烤烟、西瓜和花生等经济作物。
在杨文的精心呵护下,一些脆红李已经开始挂果,他看到了收获的希望。他还打算在产业园里建观光亭、农家乐,将单一的种植产业发展成为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农业。
“下一步,我要将脆红李的种植面积扩大到3000亩,种植油茶1400亩,搭建10个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套种烤烟200亩,套种辣椒500亩,还要在坡脚修建6口鱼塘,计划在今年投放1万尾鱼苗,常年解决30余人就业,带动更多群众发家致富。”望着满山的脆红李,杨文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