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开发与保护让贵州喀斯特山区更显俊美

09.12.2015  08:18
  河边高楼耸立,人流不息;两岸连绵青山,绿意幽深;河流中不时鹭鸟翔浅滩、肥鱼戏碧水……这是云贵高原上的贵阳花溪十里河滩湿地公园显现的灵动与俊美。
  由贵阳市多渠道投入2亿多元打造的花溪十里河滩湿地公园,占地609公顷,境内河流、农田、库塘等湿地类型丰富,拥有青檀、沉水海菜花、红皮书鱼等千余种动植物,是一个喀斯特地貌上生物多样性的“大观园”和都市人群放松身心的“田园慢岛”。
  饱览十里河滩湿地风景的重庆游客李兴华说,想不到在繁华都市中,还有这么原生态的湿地环境,漫步其间,人的浮躁气都消减了不少。
  “像十里河滩这样的国家(省级)湿地公园,贵州有34处,每年吸引2000多万人次的公众观光游览。”贵州省湿地保护中心副主任邓伯龙说,贵州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河流、湖泊、沼泽等原生态湿地资源稀少珍贵,湿地在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两江上游水源、构建珍稀鸟类栖息地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地处贵州东北部的石阡县,是一个山地丘陵占96.1%的国家级贫困县。境内河网密布,湿地发育条件较好,成为鸳鸯等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在丛山峻岭环绕的鸳鸯湖中,记者看到数百只成双结对的鸳鸯嬉戏追逐,一片恬然惬意。
  “喀斯特地貌上发育的湿地,每一块都是宝贝,值得像保护眼睛一样呵护。”石阡县林业局局长孙传良说,因为湿地资源的有效保护,1000多对飞抵鸳鸯湖越冬的鸳鸯,700余对已经‘乐不思蜀’,在石阡县长居下来。石阡也成为中国西南地区野生鸳鸯的最大栖息地。
  “针对自然湿地少的状况,建设人工湿地、增加湿地面积,也是贵州加强湿地保护的重要内容。”贵州省林业厅副厅长黎平说,近年来贵州撬动10多亿元社会资金用于人工湿地的保护建设,全省新增人工湿地0.79万公顷,一大批城市湿地公园、湿地处理池成为公众认识自然、提升环保意识的生动课堂。
  在贵州赤水市宝源乡,记者看到种满了美人蕉、再力花、伞草类水生植物的人工湿地,与周边群山翠竹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别小看这3亩的人工湿地,它每天能高效处理400吨生活污水,处理后的水质能达到国家一级A类排放标准。人工湿地生态又环保,还成为当地的一大自然景观,可谓一举多得。”宝源乡副乡长刘钢说。
  新出台的《贵州省湿地保护条例》提出,未来15年,贵州还将新增18个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76个湿地公园、163个湿地保护小区,全省90%以上重要湿地得到精准保护……这些都预示着,贵州湿地正迎来发展的春天。(记者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