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湖南郴州籍学生暑期回家乡支教 传递希望与感恩

08.09.2015  18:37

来源:人民网 2015-9-8 万丽君

  如何让自己的暑假过得有意义?来自清华大学的学生,利用暑期时间回家乡郴州做了一件“大事情”,给山区的孩子进行暑期支教,不仅为贫困小学更换全新桌椅,还资助贫困学生学费。他们希望,通过这次的支教活动,不仅可以让山区孩子学到新知识,了解到外面的世界,也能够将希望与感恩传递下去。

发起缘由:热心公益,关于希望和感恩的传递

  “我小时候特别封闭,没有人引导,就希望有人来引导他们。”来自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的大二学生杨明,因为家庭条件特殊,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很多爱心人士的帮助,希望通过支教活动将爱与感恩传递下去。

  早在2年前进清华大学时,杨明就暗下决心,有机会一定要到家乡山区去帮助那里的孩子。在调研的基础上,他组织“情系南岭”支教团队,积极联系热心家乡公益的郴州商会,并和清华大学水木信箱展开深度合作,通过通信让孩子们了解山外面的世界。

  今年7月,杨明和团队成员一起来到郴州汝城县永丰乡山口小学和汝城县延寿瑶族乡九如小学进行支教,这是国家级贫困县最落后的乡镇里条件最差的学校,由于坐落在南岭深处,交通闭塞使得这片土地长期落后。

  其中,九如小学全校仅有一位正式教师,教室没有通电,没有封闭围墙,没有任何音乐、美术、体育器材,用的桌椅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留下来的,考虑到到这个情况,支教团特意准备了五十套全新桌椅,带回给学校。

支教过程:循循善诱,关于知识和梦想的追寻

  支教刚开始,杨明和团队就遇到不少问题,有部分孩子特别调皮捣蛋,甚至还有高年级假冒小学三年级学生报名上课,却带头起哄捣乱秩序、损坏公共教学物资,上课与老师顶撞等。

  在疲于应付孩子的问题时,支教团还面临着来自家长的挑战。两地家长的心态和对孩子们的要求不尽相同。九如小学的家长希望支教团能帮孩子走出厌学情绪,让孩子学到一些英语等方面的新知识。而山口小学的家长则对于孩子的学校没有特别关注,对于支教团的要求也低一些。

  为了解决问题,支教团积极商讨对策,私下与孩子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真正想法,并进行家访,让家长们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支教团还教孩子们折纸、踢球、给自己的父母写信等,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让山里的孩子们也可以学到一些新鲜的知识。

  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孩子们与支教团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和你们一起玩很开心,你们明年再来好不好?”在临别时,一位曾经被认为是最调皮的学生在给杨明的信中写到,还将自己最爱吃的奶糖送给了他。

回顾反思:关于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的思考

  在支教过程中,支教团发现,山区生活条件较差, 很多孩子虽然不是留守儿童,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并且,相较于在外工作的父母,非留守儿童的父母观念可能更加封建保守,重男轻女、因循守旧的问题更加突出。

  “在当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条件艰苦,但是,在偏远山区,非留守儿童的生存环境也很恶劣。”杨明介绍,现在农村留守儿童备受关注,但这部分偏远山区的非留守儿童同样值得大家帮助。

  杨明表示,支教团成员们考虑的不仅仅只是短时间的支教问题,而是通过实践,更加深入思考如何根本性的解决当地的教育问题,让孩子们真正的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项目的长期坚持和试点扩展,将会在有梦想有爱心的队员们和公益协会的帮助下,不断前行。”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