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活水润扬州(长江构建“绿长廊”)
“我家祖辈就在这夹江打鱼,以前环境差没鱼打,就天天在家睡觉,现在多的时候一天能打七八十斤鱼。”55岁的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渔民石国金指着自己的鱼摊说,“你看这小江鳊、马郎鱼,过去基本没打到过。”
老石的话语背后,透着扬州近些年大力治水,保护长江生态和区域水环境的不懈努力。
控源截污 净水东去
年初,扬州毅然做出了个外人颇为惋惜的决定:停建一个“十二五”期间获批的投资110亿元的火电项目。“坚持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扬州要坚决贯彻中央长江经济带发展精神,为长江岸线生态环境减负。”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表示。
经过世纪初的一轮沿江开发,长江江苏段上马了众多石化项目,如今沿江地带开发已基本成熟,控制环境的风险显得尤为迫切。
扬州有长江岸线80余公里,沿线布局有仪征化纤、扬州化工园等诸多企业、园区,污水处理攸关长江生态。
在化工园区的亚东石化公司,技术人员掀开排污管道井盖,打上来一小桶经过处理的污水来看,清澈、无异味。企业负责人介绍,经过公司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的水,VOC含量等主要指标实际已达到排放标准,“但是按照化工园要求我们不能排,还要经过园区污水处理厂的二次处理,达到更高的排放标准。”
顺着企业负责人指给我们的方向,看到的是一条架在空中的污水管道。“化工园区实施‘一厂一管、明管排放’的污水处理制度,入园化工企业污水接管率达100%。”园区管委会主任王庆山解释说,一厂一管,是因为化工企业污水性质不一,污水产生企业必须建有预处理设施,污水在经预处理符合接管要求后,才允许通过污水管网接入污水集中处理厂深度处理。而“明管排放”,则是便于监控,防止某些企业的污水“跑冒滴漏”。
淮河入江水道,经扬州的宝应、高邮、江都等市县,于江都区三江营汇入长江。从长江生态保护、淮河洪涝治理等多重因素考虑,扬州市按照中央和江苏省部署,积极实施淮河入江水道综合整治。
“七河八岛”是淮河入江水道流经江都区的一片湿地,随着原来的农村地区划入城市中心区域,开发建设面临生态压力。扬州没有被大开发的眼前利益所蒙蔽,生态保护成为最优先的考虑。
在“七河八岛”规划论证之前,扬州设定一条名为“四控一禁”的铁律:严格控制廊道宽度、建筑高度、开发强度、污染排放,严格禁止违法建设,“四控一禁”被编制成正式规划文本——《“七河八岛”地区空间管制规划》,最后以市人大决议的形式固化下来。在“七河八岛”约51.5平方公里区域中,禁止商业开发的生态“留白区”占总面积的近60%。
生态保护 清水北上
“引长江、连淮河、串湖泊,衔五百流量之江水,攀四十米之高程,越五百公里之坎坷,达淮北千万顷之渴沃……”位于扬州市江都区的江都水利枢纽,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每年有150亿立方米的长江水,通过枢纽抽水站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
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扬州把保护源头水质作为神圣使命,着力打造南水北调“清水走廊”,确保一江清水北送。
在南水北调的展厅大屏幕上,显示着这样一组数据:
——在输水沿线周边地区340平方公里范围划定的核心保护区里,先后实施了万亩沿江风光带、万亩绿色通道、万亩田园风光带等一批源头保护项目,相继建成邵伯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南水北调源头湿地保护区。
——输水骨干河道沿岸建成了10多米宽的绿化隔离带,公共绿地面积达12万平方米,在东线源头形成了天然的“水质净化厂”。
——为退渔还湖,水源地区域的水产养殖面积累计减少25万亩,减幅达20%,平均每亩损失2500万元。
高邮市位于南水北调的重要节点,但在龙虬镇,却曾经有一片面积900多亩的小造纸厂遗留废液的“黑液塘”,“水黑得像酱油,离老远就臭气熏天。”“黑液塘”整治可谓是一波三折,环保部门负责人介绍,为治理这片黑水,先要切断周围水源把黑水晒干,后对塘底淤泥多次淋洗、稀释毒液,再对淋洗后的淤泥自然干化、压缩后集中填埋……
“我们可是下了老本的!”站在水边,高邮市委书记韩方道出了当年整治的过程:“在方案制订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克服重重困难,与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多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终于探索出废液治理的新路子,邀请专家多番论证,采用‘自然蒸发浓缩法’和化学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攻克了治理废液的技术难关……”
为治理这片“黑液塘”,高邮市投入资金4500万元,最终削减COD总量22030吨,消除了南水北调源头一大污染源和事故隐患。与此同时,高邮市又累计投入3.2亿多元,先后关闭了一批化工、化肥等利税大户企业,投资3.1亿元疏浚整治县、乡、村三级河道3500多条、4200公里。自此,源头清水,畅流无虞。
活水畅流 杨柳绿城
古运河,扬州人的母亲河,在经历多年黑臭后,如今重现碧波荡漾、水汽氤氲。
“根除城市黑臭河道,关键要让城市河网水系实现清水、活水、畅流。”扬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姚苏华介绍,扬州城区北高南低,历史原因造成不少河道水系断头,解决的最佳途径就是沟通水系,引入活水。
2015年6月,蜀冈西峰脚下的平山堂取水泵站试通水,清澈的瘦西湖水首次流进沿山河。平山堂取水泵站工程的实施,首次实现了瘦西湖水系与西部水系的“牵手”。扬州之水这一历史性的“牵手”,意味着较短时间内,可将污水区域河道换一遍水,还标志着扬州主城区活水成功实现全覆盖。
扬州市环保局负责人说,城市黑臭河问题反映在水上,根子在岸上。为保障整治后河道清水畅流,在实施新城河综合整治过程中,对河堤两岸所谓排污口进行了接管截污导流,实施雨污分流,“原来直排河道的污水口,全部实施封堵,目前已在5条整治河道沿线封堵了119个排污口。”
扬州治水,虽已水清岸绿,但扬州还怀有一个“一带一轴”的大目标:一带,以沿江城市集中发展区为带,合理利用岸线,控制污染,保障沿江城镇防洪安全与供水安全,协调沿江经济发展与水生态保护关系;一轴,以南水北调输水干线为主轴,保护与修复京杭大运河、淮河入江水道沿线生态环境,保障供水水质安全,打造江淮生态廊道。
谢正义介绍,扬州规划建设的江淮生态大走廊,近期目标是今年起的5年内建设淮水归江水道暨南水北调输水通道核心保护区域,面积约1300平方公里;远期目标则是推进生态大走廊由核心区扩大到规划控制区,通过实施更大范围的环境治理、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最终将淮河归江水道和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廊道打造成清水走廊、安全走廊和绿色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