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子的“高林实践”

01.02.2016  21:05

来源:海南日报 2-1 张杰 

  “这是当年张岳崧殿试时的题,大家答出来就可以顺利通关啦!”1月30日下午,在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这个沉寂已久的古村落,一时间,似乎被一帮来自清华大学的高材生们“激活”了。当天,13名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高材生,别出心裁设计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切合古村落的文化与教育主题。前期通过他们自编自写的微信公众号“高林新貌”的自媒体传播,在短短几天内便吸引了二十多个家庭,前来参加这一系列“爸爸去哪儿”般的古村落亲子游。

  高林村,这个有着“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首批传统村落”等诸多美誉的古村落,是琼州历史上唯一探花张岳崧的故里。这样一个“有背景”的古村落,再加上清华大学这样一个“有来头”的名校,两者结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呢?

  其实,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所有的美好变化都不会是简单的两者叠加,所有的美好期待都只能源于具体的实践与碰撞。

  为了这些美好的期待与变化在高林村能切切实实地发生,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博士生万涛思考了几个月。万涛目前在定安县政府挂职,将“探花故里”高林村作为他挂职锻炼期间重点建设的目标村庄,也把它的发展变化作为博士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

  在清华同衡苏腾博士的指导下,万涛在对高林村经过两个多月的观察、了解、调研、思考之后,在微信上发表了一篇“高林发展的产业起步的构想”,将自己对高林的发展设想与村民进行探讨,提出借助清华大学重视学生社会实践的传统,谋划把高林村打造成清华大学在海南重要的社会实践点。以此为基地,每年吸引清华大学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省市高考状元,借助高林村的独特文化与优美环境,共同探索“耕读文化”“游学基地”等概念,提升高林村的发展定位,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实践。

  很快,万涛多方协调联系,将想法化为实践。十天后,由清华大学十多名各地高考状元组成的寒假豪华实践团队,很快成行,并于1月25日抵达高林村。

  往日里,这个常年只有80多位老幼妇孺留守的古村落,宁静而寂寥,清华大学学子的到来,一时间让村庄充满活力。他们的走村串巷,不是简单的观光浏览,而是结合建筑学的专业知识,对村中的现状与将来,进行科学的思考。他们的调查记录,不是随便的家常闲聊,而是在与老百姓共同描绘村庄的未来蓝图。他们带着放假回村的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关于村庄发展的规划沙盘,让“将来”变为村民们面前的“看得见摸得着”。

  做好了规划,如何让村里人的生活切切实实得到改善?旅游作为海南的重要产业,没有产业基础的高林村,需要借助独特的文化基因,以“教育+旅游”为突破口,进行美丽乡村的建设探索。于是,1月30日的活动策划,在万涛博士与清华团队几个不眠之夜的商讨中,应运而生。

  参加活动的家长和孩子们,套上“清华大学”文化衫,在喜庆的“定安梦-清华情”等诸多横幅标语中,在上午先进行了“发现高林”“农耕体验”“书法展示”“参与高林村改造设计”等活动。活动的每个环节设计,清华学子都充分考虑了村里文化和环境的独特性,在“发现高林”中就借助了张岳崧的历史典故进行穿关设计,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文化、了解高林,深受欢迎。午饭,是借助村民提供的厨房场地,由清华学子与孩子们动手进行特色菜品自制。下午,是“耕读文化——状元讲堂”环节。孩子们跟着农民伯伯走进田间地头,体验耕种、犁田、插秧等等农活,在现场各种令人捧腹的画面中,孩子与农民的互动达到了活动的高潮。“耕”罢便是“读”,回到课堂,清华大学的高考状元们当场为孩子们亲子传经送宝,解答家长们的教育之惑。最后,进行本土特色产品、清华纪念品等公益义卖活动,清华学子现场指导村民如何进行网上义卖等,切实提升村民土特产价值。
当天,细雨蒙蒙,村落巷道顿增几许古韵,在阵阵笑声中,古村高林平添诸多喜庆与期待。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