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欧美文学论坛第七期举行

24.11.2015  11:59

   清华新闻网11月24日电 (通讯员 凌淑珍 )  由清华大学欧美文学研究中心和外文系共同举办的欧美文学论坛第七期于11月12日下午在清华大学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歌德学会会长叶隽以 “世界文学里的资本语境与侨易空间—以文学世界表现的家族史为中心”为题做客本期论坛,与参加本期论坛的校内外学者和研究生针对世界文学中资本语境的形成及其与世界文学之间的互涉、互动关系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叶隽指出,虽然维兰德最早提出“世界文学”概念,但这并不妨碍歌德随后成为这一概念最重要的界定者。世界文学不仅可以作为一种理想,而且同时可被视为一种事实,即由各类文学文本所构成的一种超越性的“文学类型”。马克思的“世界文学”概念包括所有用文字表述的东西,并使世界文学过渡到世界市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叶隽提出将文学进一步和广阔的全球史、资本语境相联系,使得仿佛遗世独立的文学更立体地还原到其文明体结构中的客观位置,即在文学和权力复杂的交错关系中,文学、资本、权力能更清楚地意识到彼此的位置。

  家族作为社会一个极为强有力的不可忽视的单位和一个“介观”通道,可联系到更为广泛的人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从《红楼梦》、《源氏物语》、《人间喜剧》等很多文学作品,读者可以探寻文学世界里的家族符号。德国文学上的家族叙述如冯塔纳的19世纪“长河小说”《艾菲·布里斯特》、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欧根·鲁格(Ruge,Eugen, 1954)的家族叙述《光芒渐进的年代》通过叙述一个或几个家族数代人的延续过程,反映了个人生命的价值和德国的历史。更为重要的是,这三部德国家族史不仅反映出了家族离不开其生存其中的社会生活、时代背景,而且最后具有强力意义的是背后驱动的资本语境。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家庭与家族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市场是如何逐渐成型的,如何由日益发达的交通工具而最后连接出一个世界市场。鉴于资本主义与资本语境型构的明显跨国性、国际性和流动性,运用侨易学的视域观察之,或许可以提供相当有趣的角度。而文学世界所提供的那种在“诗与真”之间的模糊地带,或许多少沾染上第三维的“介观”特质,而家族史的承上启下、内外勾连、时间延续等方面的优势,或许正可为我们打开“世界文学与资本语境”的侨易空间之门。

  本期论坛由欧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曹莉教授主持。                                                     

供稿:外文系  编辑:常 松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