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召开工程实践育人新模式研讨会

11.01.2016  10:51

清华新闻网1月11日电 (记者 刘蔚如 实习记者 梁 伟 )1月8日上午,工程实践育人新模式研讨会在李兆基科技大楼举行,副校长杨斌出席研讨会并讲话,来自各院系和教务处、研究生院、实验室处的相关教师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主任李双寿主持会议。

清华大学召开工程实践育人新模式研讨会。记者 苑 洁

李双寿首先介绍了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在工程实践育人方面的传承与创新。他回顾了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的发展历史,指出中心的发展见证了清华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一贯重视。李双寿从工程训练基地建设、创新支撑平台建设、创客交叉融合空间建设和工程文化素质教育几方面,介绍了中心跨界融合,全方位营造育人环境的举措,并从教学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工程训练模式等方面介绍了中心围绕“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进行教学内容和环节改革,完善实践教学平台,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一系列措施。李双寿表示,未来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将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工程实践和创新教育基地。

与会教师发言。记者 苑 洁

与会的老师们纷纷发言,就清华大学工程实践育人的历史传承和新时期“三位一体”的工程实践育人新模式进行了交流探讨。自动化系王红老师、工业工程系王凯波老师、化工系王保国老师、美院原博老师等提出,工程实践教育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该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与各院系的合作,共同搭建工程实践教育的平台,为优化学生培养方案,提供高质量的工程实践教育提供更好的保障。

航院郑泉水老师、数学系白峰杉老师、自动化系赵千川老师、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王巍老师等提出,学生之间的学习和团结协作非常重要,基础工业训练中心聚集了来自不同学科的学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应当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如何把优良的传统转化成育人的优势。

老师们也都表示,期待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在传承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创新的步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工程实践教育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优势,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发挥更大的作用。

杨斌作总结发言。记者 苑 洁

杨斌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工程实践教育的内涵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从注重技能的培养到重视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以及扎实肯干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作为清华这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中一个重要的公共性教学平台,承载着各院系不同层次教育项目对工程实践创新育人的期待,也寄托着大家对严谨训练真刀真枪实践的清华风格传承的期待。这块清华里沉甸甸的金字招牌,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更要通过传承与创新的平衡来“擦亮”。

杨斌强调,希望基础工业训练中心进一步探索由“教”向“学”转化,激发学生动手创造的兴趣动力,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与沉浸探索而获得进步;进一步加强与不同院系的交叉融合,把工程实践教育的边界打开,让“大”工程实践教育的各个环节贯通;进一步提升平台效能,一方面紧凑高效地用好宝贵的校内空间,另一方面走出校园与企业共建拓展空间。杨斌表示,希望基础工业训练中心认真听取不同院系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传承清华“真刀真枪”实践教育的宝贵传统,谱写“三位一体”创新教育的新篇章。

与会教师合影。记者 苑 洁

据悉,基础工业训练中心面向全校各院系共开设34门课程,包括13门计划性课程、2门本科生基础课程、19门全校选修课程,其中计划性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面向约20个院系。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的历史可追溯到1922年建立的土木建筑馆手工教室,之后始终是校内工程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1996年经整合成为了校内最大的工程实践教学基地—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2009年,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作为机械工程学院的组成单位,纳入学校教学工作体系,统筹规划、具体实施全校工程实践教学和相关科研工作。

研讨会前,与会的老师们还参观了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新址。


  编辑:蕾蕾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