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博士生到河下镇当“老表”

01.12.2015  15:45
“在基层扎根,感觉无比踏实”

来源:新余晚报 2015-12-1 陈玉霞

  电影《致青春》中的陈孝正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人生是只能建筑一次的大楼,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对于很多高智商、高情商的精英来说,精确地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让其尽可能在可控的范围内实现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而同样是“双高”人才,刚刚结束清华大学9年学业,取得博士学位的谢淘,却选择了一条未来不可控、风险不可控的职业道路:放弃交通银行总行管理培训生发展机会;放弃格林美环境发展战略总监高薪职位;放弃上海规划院和厦门规划院的规划师梦想,以江西省首批从清华北大定向招录选调生的身份回到江西基层,在仙女湖区河下镇担任一名基层公务员。对于1989年出生的谢淘来说,可能是他26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冒险。他为什么要拿自己的职业生涯“冒险”,他图的是什么?

品学兼优的“别人家孩子”

  近800度的眼镜、格子衬衫、牛仔裤、大头皮鞋,眼前的谢淘一副四平八稳的理工科宅男形象,说起话来习惯性地夹带着“然后”“其实”诸如此类的逻辑性词语,似乎还留有象牙塔中的“书生意气”。当记者翻开他的简历,看到的却是一个标准“别人家孩子”的优秀模板,高双Q,品学兼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2015届博士毕业生,曾任环境学院研工组副组长;本科及研究生阶段学业成绩均名列年级前10%,连续8年荣获清华大学各类学业奖学金;发表十余篇文章,荣获3次国际学术会议奖项。曾获北京市三好学生、首都大学、中专院校“先锋杯”优秀团员、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清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标兵)、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标兵)、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先进个人、清华大学优良毕业生等称号。今年8月份,作为江西省首批从清华北大定向招录的选调生,谢淘被江西省委组织部下派到仙女湖区河下镇挂职锻炼,如今已有3个月时间。

放弃了几十万年薪到基层

  对于职业选择,有人喜欢稳当,有人偏爱挑战。谢淘的职业选择有点像上市第一天的绩优股突然选择低开。谢淘告诉记者,本科同寝室的同学在取得博士学位后,拿到咨询行业某公司的百万年薪职位,而一般环境专业清华博士毕业生的“行情”大约在30万~40万年薪,相比于当下就能拿到手的高薪水、高职位,谢淘选择4万年薪左右的基层公务员,不仅他的父母一开始不能理解,就他自己本身来说也是临时“变卦”而为。谢淘告诉记者,受自己导师钱易院士的影响,原先自己的职业目标是到联合国环保规划署之类的岗位任职,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的声音。为此,他自学了法语、德语,曾到欧美访学,足迹遍布近20个国家,同时,在国际场合开展学术报告和演讲。“这些经历拓宽了我的视野,但同时也让我明白其实中国并不缺乏这样的声音。‘行胜于言’是清华的校风,中国人要改变中国现状,并不是表面上宣扬一些理念这么简单,需要有人真正投身到基层去改善,这就是实干家和演说家的区别。如果能实现我的个人价值观,我认为值得冒这个险 。”谢陶说。

状元乡仍是贫困乡刺痛了他

  今年春天,省委组织部去清华北大两所高校招聘选调生成为谢淘“冒险”的催化剂。“清华北大高等学府的学子,他们的流向可以说代表当地未来很多年发展的方向。但遗憾的是,江西每年考去清华北大的学子特别多,而近十年回到江西或者来江西工作的清华北大毕业生却只有个位数,排在全国倒数,甚至落后于西藏、新疆。直到今天,江西很多状元县、状元乡,仍然是贫困县、贫困乡。”作为江西宜春人,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的话仍言犹在耳,刺痛谢淘的心。这是江西首次在清华北大招聘选调生,而在此之前,这种大规模引进人才的项目已经在贵州、广西、福建等省份试行了四五年,将近500名高等学府的优秀毕业生回到基层参与当地建设。“我想回到家乡,为江西这片红土地做一些贡献。”谢淘说。经过选拔后,他成了首批7名选调生中的一员,来到仙女湖区河下镇挂职锻炼,分管生态农业和旅游。

“感觉在基层扎了根,无比踏实”

  河下镇离市区仅5公里,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仙女湖核心景区所在地,仙女湖区政治、经济、文化、商贸、旅游中心,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涉及到征用农田的项目比较多,加上民风彪悍,老表们都“见过世面”,一些好的项目想要在河下镇落户难上加难。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少不了和老表打交道。 “大家都觉得我是个外地人,又不会讲方言,一开始会有一些距离感。”谢淘说,为了拉近和老表的距离,他选择去村里驻点,声称自己只是下乡学习的大学生,慢慢从一名抹不开面子的“外来后生”成为常到村民家里讨水喝、唠家常的“老熟人”,“聊得多了就放开来了,有时一时兴起还能夹杂两句现学现用的方言。”谈到自己的诀窍,谢淘告诉记者,拉近距离后,尽量找一些话题切入,了解他们最想了解的东西。“老表其实很淳朴、很亲切,只要耐心和他们打交道,他们愿意和你交心。”

  而让谢淘感触最深的是11月1日举办的仙女湖国际马拉松比赛,“比赛路线经过河下、江口、花园、洋田等村委。当天,当地很多村民出来看热闹。当我跑在跑道上,意外地看到很多‘熟人’为我加油鼓劲,这些面孔都是我在村里驻点时候打过照面、谈过心的,这一趟我跑得特别带劲,感觉在这里扎了根,无比踏实。”

  清华环保专业的博士生到镇上当基层公务员,所学专业能用上吗?会不会英雄无用武之地?对于谢淘,河下镇也倍感珍惜,大家发现,这名从上面指派下来的名校博士生既没有一些体制内80后的暮气沉沉,也没有一些精英阶层所带有精致利己主义者的世故和老道。河下镇党委书记傅敏华常常提议让谢淘给大家上上课,讲一些新的理论、新的知识,同时为河下镇做一些前期规划性的东西,“比如说我们环保要从哪几个地方做好,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保持青山绿水,怎么来做。”傅敏华说。对于这两年的挂职锻炼期,谢淘希望一方面了解基层的情况,另一方面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把河下镇打造成一个示范点,成为生态农业 、生态旅游的品牌乡镇。

把自己的“黄金十年”交给江西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人们常说“学而优则仕”,只不过有人把仕途当理想,而有人借助仕途实现自己的抱负。作为江西首批清华北大选调生,3个月过去了,对于当初略带冲动做的职业选择,谢淘越发坚定:“在中文里,有一个名词叫‘老表’,它特指江西人寡言少语,却勤奋刻苦,以实干出成绩,这种实干精神与清华‘行胜于言’的校风也是不谋而合。未来十年我要留在江西,在岗位上将自己的价值理念传导出去。”说到这里,谢淘停顿了一下,脸上的酒窝让这个理工男的表情变得生动起来,“个人的奋斗和付出,不能只是自己快乐,还要让更多的人获得快乐与幸福,也就是为国家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努力。”

  “中国当前很多环保问题,不单单是研发出最好、最优良的技术就能解决,需要从政策、决策层面或者说顶层设计的角度去影响,而只有在农村,到基层才能发现问题,找到症结,最终为民造福。”说到这,这名清华大学博士生的脸上显现出“书生意气”特有的独立和纯粹,“未来十年,我希望有更多人来到江西,参与江西的建设,用青春、用热血浇灌这片热土,当我们离开江西的时候,外界对江西的想法不仅仅停留在革命老区,而是一个又好又快的、有更多未来期望和发展前景的新江西。”

  血未冷,志更坚,梦想依旧在,人生正当年。

编辑:苑苑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