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华道人文交流中心成立

09.12.2014  03:02

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论坛

  清华新闻网12月8日电 (通讯员  张乐燕 )12月5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论坛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华道人文交流中心成立大会在清华大学近春园举行。

张岂之、刘梦溪、万俊人和赵一弘共同为华道人文交流中心揭牌。

  著名历史学家、西北大学名誉校长、清华大学双聘教授张岂之,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碧生源控股的董事长赵一弘共同为华道人文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揭牌。著名历史学家、社会生态学家许倬云教授和复杂性科学创始人布莱恩•阿瑟教授也分别从国外发来了贺信与视频,祝贺“中心”的成立。

  论坛就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继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更好地结合、国际社会如何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实践与社区建设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研讨。

论坛现场。

  万俊人在致辞中指出,如何在人文科学研究和我们火热的生活之间架起一道桥梁,是我们“中心”的初衷。在这个意义上,“华道”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之道,也是清华人文科学走向社会最前沿的一个通道,一个文化之道。希望“中心”把最新的学术资源和丰富的社会资源整合起来,为今天的中国文化重建与复兴贡献新的力量。

  张岂之先生从今年9月24日在北京召开的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谈起,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学核心价值观做了精彩阐释。他说,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家国情怀以及爱国主义等内容,正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所需要的文化根基。文科通过教学科研一样可以转化为精神生产力,而精神生产力对中华民族的崛起、发展至关重要。

  刘梦溪先生以“中国传统价值的当代意义”为题,给大家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具有永恒意义的价值理念。指出中华文化的特点是多元性、包容性和连续性。他从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提炼出“诚信、爱敬、忠恕、廉耻、和同”等核心价值理念,指出各种不同的文化都有自己的长处,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理念仍然适合于今天,并且可以跟世界各种不同的文化系统的价值理念对话、共存。

  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孟至岭与东南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董群教授则分别从道教、佛教文化的教化作用与实践性,指出了两种文化对当今人类处理人与人、国与国、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指导意义。

  会议特邀代表,联合国人类社区中心最佳实践奖的获得者——英国芬虹生态社区前任主席、联合国生态社区芬虹教育基地教育总监葛瑞先生(Craig Gibsone),为参会嘉宾分享其52年来文化实践与社区建设的经验。之后参会嘉宾就“如何在社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分组讨论,共同筹划未来可实施推进的文化落地项目。

  据人文学院副院长蔡文鹏介绍,“中心”将力求搭建为四个平台,即学习研讨交流的平台、优势转化共享多赢的平台、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平台、中外文化对接融合的平台。并围绕上述目标,开展学术研讨、最新研究成果推介、关心弱势群体的公益性活动、文化创意项目推进等工作。

  百余名师生及对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责任感的企业家、非营利组织的负责人等参加了活动。

                                                                  供稿:人文学院 编辑:蕾蕾

(http://news.tsinghua.edu.cn)